不多时,二人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气氛热烈的交谈起来。′如^蚊.王\ ,埂/辛~醉_筷\
纳绥尔给陈羽讲述着他这些年在海上做贸易的情况,还有遇到的各国风土人情,从这些话语中,也算让陈羽更加详细的认识到大明之外国家民族的见闻,对南洋的大部分国家风土人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陈羽则靠着脑海中那超越时代的学识,说的话与见解在纳绥尔听来,完全有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
在这个交谈的过程中,二人的关系不知不觉间快速拉近。
陈羽的随和,也让纳绥尔心中渐渐接纳对方成为自己在这异国的真朋友,言语更加热情起来。
随着聊天的推进,陈羽在纳绥尔眼中的形象变得愈发高大!
有钱、有地位、有背景就算了,竟还有个如此渊博的知识!
没天理啊!
纳绥尔有些纳闷,许多他主动引出来的商业话题,本来想要展示他在商业一行上的造诣。
结果陈羽能顺着这个话题延伸出更加深奥的商业知识,这首接给他虐到体无完肤。
但他转念一想,在大明与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在商业一行涉猎极深的人做生意,好像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
更何况,
看着对方的态度,这分明是将自己也当做了朋友。
这不就是大明的常言道:
“相见恨晚?”
想到这,纳绥尔心中一阵激动!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门外商队中一人进入。′2-八\看·书`惘! -耕.薪?最,筷·此人正是之前离开巷道外出,寻找外援之人。
他走到纳绥尔身旁,压低声音,叽里咕噜说着什么。
大意陈羽并没有听清,从纳绥尔的复述来看,是他之前派出去购买马车的人回来了。
外面的突发情况己经处置妥当,他是前来请示,是否继续赶路。
纳绥尔对着陈羽询问道:
“不知陈兄弟,可否方便将后厨饭菜拿出,让商队成员享用?”
陈羽恍然,纳绥尔要是不说,他都差点忘记了。
外面商队的人到现在还饿着肚子呢。
他最开始准备的饭菜份量,就是奔着七八个人去的。
旋即,
陈羽前往后厨将这些饭菜端了出来。
八个左右的商队成员进来用餐,秉着外面货物需要人看守为由,陈羽则陪着纳绥尔一起,站在酒馆门口。
陈羽顺势问道:
“你这一趟前来京师做贸易,不知准备贩卖何物?”
纳绥尔指了指马车上的货物笑着说道:
“大部分都是我们国家当地的特产,当然也有许多沿海国家的货物,外加与其他商人在途中贸易的货物。`如.蚊?蛧_ _追~嶵,新!彰!节\”
陈羽好奇的问道:“特产……可否说出来我听听,我很想看看是什么样的货物在各国之间受欢迎。”
纳绥尔闻言,当即丝毫不遮掩的介绍起来:“蔬果类有核桃、把聃、松子、石榴、葡萄……等,昂贵一点就是当属香料了。”
“但这些货物与大明商品根本没有可比性,我打算将这些货物贩卖之后,购置一些大明的陶瓷、丝绸运往海外贩卖。”
“但知道了陈兄弟的精盐生意后,感觉精盐方面的利润有可能不亚于陶瓷、丝绸,所以陈兄弟,要是不出出意外的话,等我处理完了这一批货,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交易精盐生意了。”
陈羽思索着纳绥尔说的这些特产,核桃、把聃、松子、石榴、葡萄等,这些物件他不知道这个时间段有没有传到大明,但他平日里在街区购物时,并没有看见过。
有时候适当吃些水果,尤其是核桃,还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香料对于一些达官显贵来说,可谓是一个面子工程,稀有度堪比国外大明的陶瓷、丝绸。
但对于这种务实的性格来说,完全没有必要。
至于纳绥尔口中还有犀牛角用来摆放在家中装饰所用,他则是更加不感兴趣。
“不知,你这些货物现在有没有找到买家?”陈羽问道。
纳绥尔一怔,挠了挠头随后明白了陈羽的用意:
“陈兄弟,你看中了哪些特产,我首接拿出来赠予你就是。”
陈羽摇了摇头,拍了拍纳绥尔的肩膀道:
“大明有句古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既然我们是朋友,那就不是你赠予我,而是我花钱找你买,而且我也不是看中了哪些特产,而是你的这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