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沉思片刻之后,重重的点了点头,总结的很是精辟。¨二\芭+墈¨书!王+ /最^鑫.漳,节+哽*新*筷\
但他现在非常想要知道,如何用孔子的儒去推翻程朱理学的理?
陈羽继续说道:“恩科选拔出所谓一大批山东士族官员之后,我建议将山东孔家的地位,不断抬高!”
“老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朱棣面对这个问题很是自信,并没有在脑海中经过过多的思考,便首接开口说道:
“这还不简单,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数千年以来的发展,孔圣人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己经无可撼动!”
“抬高山东孔家的地位,一来可以说得孔家支持,二来可以稳住天下的读书人,不至于在这场思想交锋中大乱!”
程朱理学的祸端隐藏很大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是披着儒家的皮。
而儒家又是每一个皇权无法避开的一股势力。
从古至今,皇权有的信奉儒家,有的打压儒家。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对儒家最终的态度都出奇的相似,那就是不断抬高孔圣人的地位!
哪怕在注重法家的大秦,强如始皇帝,也需要为儒家专门开设博士宫。
由此可以意识到儒家势力的强悍!
陈羽点了点头,赞许道:
“说的不错,但还不够全面!”
“治理国家需要读书人,提到山东孔家待遇,意味着在这场思想对碰中,提前安抚住了天下读书人的心。?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程朱理学虽然发展了百年,但孔子儒学可是发展了千年!”
“只要统治者能认识到程朱理学的弊端,那么让这两股思想碰撞,最终赢的一定是孔子儒学,只不过我不提倡采取刚硬的手段,而是采取柔和手段,即一点一点慢慢蚕食。”
“而拉拢山东孔家,无疑就是告诉天下人,当今皇帝重视儒家,即代表着重视读书人,哪怕程朱理学也不敢出来挑理!”
“当然,解决办法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但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老朱你之前提到的平衡!”
朱棣皱眉沉思片刻,疑惑的问道:
“陈兄弟,这里面何来平衡?”
陈羽淡淡的说道:
“平衡之术并不一定要求两者有相同的势力,从而相互抗衡。而是只要这股势力,最终对皇权构不成影响即可!”
“山东孔家就很好满足了这一条件。山东孔家虽对天下读书人的影响很大,可对天下局势乃至朝堂的影响力却很微弱。”
陈羽顿了顿,解释道:
“天下读书人所认同的,并非山东孔家这一宗族实体,而是士族精神层面所尊崇的孔子形象,其影响力深植于读书人的心中,而非依附于政治权力存在。¢齐′盛^晓!说?枉? ¢庚*薪+蕞`全.”
“朝中官员虽大多推崇儒家孔子之道,但这并不等同于他们会全心维护山东孔家的宗族利益。”
“因此,以山东孔家为核心,进而拉拢将孔家视为信仰象征的山东士族群体,这样一来无需担忧其对朝政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皇权在这种环境下很安全,不就是达成了所谓的平衡?!”
尽管程朱理学多么活跃,但山东的孔孟之乡哪怕到了清朝时期,也是抵御程朱理学的一道最为坚固防线。
此地在人文风骨、大局观、君臣观等等方向,可谓实打实的君子风,不是程朱理学推崇那种伪君子所能比的。
再者,
自汉到如今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出来,山东的儒家士族,并没有左右过朝廷局势。
话落,
朱棣脑海中琢磨着陈羽的这一番话,暗自思索起来。
这番话说的简单明了,不是特别难懂。
山东孔家自带孔圣人光环,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相当于圣地一样的存在。
如此一来,
对抗程朱理学会遭到读书人的抨击,但若让山东孔家去对抗呢?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而且还非常的划算、实惠。
毕竟只需要给出一点好处,提高一些待遇,外加读书人最为看中的名声,那么自己就有了对抗程朱理学的‘军队’。
以山东孔家为首的读书人……
朱棣脑海中开始搜索起对于他们的印象。
好像对皇权的统治,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实没有任何的威胁性。
而且他们的骨子里,更倾向于忠君。
只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