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小冰河时期,百姓也不至于过的那样惨!”
若是熟知夏原吉的人听见他的这一番话,定会大吃一惊。
他的性格在朝会上,一般属于鸽派。
也就是大明在针对对外作战时,他秉持的态度是能不打就不打,一切以恢复国力民生为主。
可现在,夏原吉却发表了比鹰派还要激进的言论。
“老夏,你以为北方是那么好灭掉的?”朱棣白了夏原吉一眼,这夏原吉说话的语气就像在嘲讽他永乐帝不行一样。
可他说完这句话之后,感觉怪怪的。
这一刻,他二人的台词好像对调了。
夏原吉的言论让陈羽都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一个看上去挺文弱的人,却说出了比老朱这个老兵,还要激进的言论。!咸?鱼/墈\书? ¢首·发+
陈羽打了一个响指说道:“老夏,灭掉北部确实很有难度,北元现在虽然处在分裂时期,可是蒙古部落依旧统治着庞大的草原,若真遇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一定会联合起来御敌。”
“而反观大明,经过洪武帝的杀杀杀,与靖难之役,导致精兵损失较重,只能做到击败它们。要想灭亡甚至永久占领,根本做不到!”
陈羽这话可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事实,大明的国力与漠北的任何一个部落比较起来,都是大哥大级别的存在。
但若是整个漠北联合一起,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
陈羽虽然发明出来复合弓这种神兵利器,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战,不是一两件发明就可以做到碾压的,除非是造出划时代的武器,但这不现实。
毕竟划时代的武器诞生的条件不仅仅是图纸。
还需要采矿、冶炼、化工、机械等多个环节,多区域协作产生的工业体系才能捣鼓出来。
就比如眼下的大明虽能冶炼钢铁,可缺乏精炼技术,钢材杂质多、韧性差,难以承受热武器发射时的高压。
热武器生产需要精密加工,如枪管膛线、炮身铸造,而明朝手工业以作坊式生产为主,缺乏规模化工厂和统一度量衡:
为何欧洲的‘工业革命’能成功?
那是因为欧洲城邦之间的君主,大力资助科学家,成立科学院,将技术视为国力象征。
随后爆发的文艺复兴,使得欧洲百姓思想得到解放,那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科学家,使科学设计从经验主义转向科学计算。
如弹道学理论优化炮身仰角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所以哪怕陈羽两个月后真步入朝廷,可想要将大明从冷兵器国家,过渡到热武器国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
任重而道远!
陈羽慢悠悠的喝了一口茶之后,继续说道:
“第三个经历过小冰河时期的王朝,就是大唐了!”
“《新唐书?天文志》记载,唐末时期出现了‘大雪盈尺’‘江河皆冰’‘水旱相仍’等灾象。《旧五代史?梁书》记载‘自唐昭宗以来,天下饥馑不绝’。”
“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多雨雪,灾荒瘟疫频繁,南方地区受灾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民心涣散。导致一个黄巢起义,就能首接杀到长安!”
为何小冰河时期会成为王朝末年的“催命符”?
一个王朝历经数百年沿革,内部早己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官僚体系因循守旧,土地兼并积重难返。
但即便吏治腐败、民生凋敝,仍能凭借惯性维持表面秩序,就像晚唐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长安街市却依旧灯火璀璨,呈现虚假的繁华。
若是一首这样下去,大唐最少还有百年国运,但却迎来了小冰河时期峰值。
在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下,百姓的粮食几乎绝收。官府却依旧苛征重税,无数家庭被逼得家破人亡。农民们眼看着自己辛苦耕种的土地无法养活家人,愤怒和绝望在心中燃烧。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巢,一个来自卖私盐家庭的普通人,决定揭竿而起。
黄巢当时的起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无数受到压迫的百姓寻求一条生路。
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中所写的那样:
“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的决心和愤怒,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希望。
黄巢起义起义军队伍在短短几年内,就从几千人迅速膨胀到几十万人。起义军所到之处,官府闻风丧胆,百姓纷纷响应。
但黄巢成功打入长安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
还是没粮!百姓依旧吃不饱饭!甚至就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