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重铸山河:从靖康元年 > 第二百十一章 金秋议凌烟 凶讯裂帝心

第二百十一章 金秋议凌烟 凶讯裂帝心

靖康元年,九月。·捖* - ′鰰~颤¨ .勉/费-阅,黩′

汴京城秋高气爽,御苑里的丹桂香气阵阵袭来。紫宸殿偏殿内,却是一片不同寻常的沉寂。

官家赵桓搁下手中的朱笔,刚刚批完江南的财赋奏疏。

齐安与费鼎宋联名上奏,江南财赋清查大见成效,大批税银粮米正陆续解送入京。户部尚书蔡懋昨日入对时,那张素来愁苦的脸也难得露出几分笑容。

"总算不愁钱了。"赵桓轻声自语,目光习惯性地落在墙上那幅巨大的《大宋疆域堪舆图》上,视线在西北边陲停留片刻。

秦会之出使西夏,算来己近一月。至今,半点消息也无。

赵桓修长的手指在紫檀木御案上轻叩着,发出"笃、笃"的轻响。对这个人,他素来心思复杂。才干是有,手腕也够,只是史书上那浓墨重彩的"奸佞"二字,如根刺扎在心头。

"陛下,李相公、礼部周尚书在外候旨。"内侍都知张望轻步而入,声音压得很低。

"宣。"

不多时,李纲与周延寿一前一后走了进来。李纲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紫色宰执袍,周延寿则是崭新的绯色礼部官服。

"臣李纲(臣周延寿),参见陛下。"

"二位卿家免礼,坐。"赵桓抬抬手,"张望,上茶。"

"谢陛下。"

待两人在锦墩上坐定,小黄门奉上热茶后退下。

赵桓这才开口:"今日召二位来,是为凌烟阁之事。朕欲效仿前唐太宗旧例,图形功臣于阁上,以彰其忠勇。这筹建之事,可有眉目了?"

李纲忙起身拱手:"回陛下,臣与工部吕尚书、户部蔡尚书己数度会商。凌烟阁选址定在太庙之东,显龙门左近的高敞之地,取其背倚宗庙、面向万民之意。"

"地基如何?"赵桓问道。

"工部的营造计划己拟定,地基己在日前开始夯筑,主体梁木亦在加紧采办。预计明年开春,阁楼便可初具规模。"

"好。"赵桓微微颔首,"图样朕也看过了,气势恢弘,甚是满意。_完/夲_鰰?颤¢ \已`发+布_最.欣′彰.劫~钱粮物料那边,李相公替朕再催催蔡懋,务必保证供给。"

李纲脸上露出笑意:"陛下放心。江南财赋经齐学士与费御史整顿,如今国库确实宽裕许多。修建凌烟阁的开销,户部己列出专项,当可足额支应。"

"如此甚好。"赵桓转向周延寿,面色一肃,"周卿家,第一批入阁忠烈的名录,还有图形规制、祭奠仪典,都议妥了?此事意义非凡,万不可有差池。"

周延寿连忙起身,从袖中取出厚厚的奏疏,双手捧起:"回陛下,臣与太常寺郑卿己将自立国以来,尤其是靖康年间,所有为国捐躯、忠义昭彰的文武名录整理完毕,共三十七人。"

"三十七人……"赵桓声音有些沉重。

"其中,故太师、赠魏国公种师道种少保,一生忠勇,于国难之际力挽狂澜,血荐轩辕,实为我大宋百世军人楷模,当为首批入阁第一人,图形于凌烟阁正殿主位。"

周延寿停顿片刻,语气带着难掩的沉痛:"另有故太保姚平仲、故少保王宗濋、故武功大夫张克戬、故武德大夫张斌等殉国将帅……生平事迹、追赠谥号、祭奠仪典、图形规制等,皆己详录于此奏疏中。"

张望上前接过奏疏,轻手转呈御案。

赵桓接过这份承载着无数忠魂的名册,一页页看得极为仔细。每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眼前便浮现出那些或苍老、或年轻,却同样写满忠诚勇毅的面孔。

"种少保……姚平仲……张克戬……"他轻声念着,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这些都是我大宋的铁骨脊梁啊,却都折损在国难之中。"

他长叹一声,将名册合上:"这些为国尽忠的英烈,他们的功绩,朕与大宋亿万军民永世不忘!画像必须召集京中丹青国手,如李唐、萧照之辈,务求逼真传神,将其忠勇刚毅的气概尽数展现!"

"臣等必鞠躬尽瘁,不敢有负陛下重托!"周延寿与李纲齐声应道。

赵桓端起微凉的茶盏,用杯盖轻拨嫩芽,话题一转:"对了,李相公,在世功臣的遴选章程,朕记得是交给你与秘书少监秦桧一同拟定?如今可有具体条陈了?"

提及"秦桧",赵桓语气依旧平淡,但眼神深处多了几分深意。?齐′盛`暁_税_旺′ /冕-废?岳~黩/

李纲立刻听出话中深意,知道官家又想起了远在西夏的秦桧。他躬身回道:

"回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