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礼部解决一下县学的编制问题,给元好先生一个名为夫子,实际上是府教授的待遇。
当日。
五封信,自省城送出,由五个家生子送往目的地。
张子舟还一无所知,在会馆,和会首提前告别。
“这么急着走?”会首还想挽留张子舟几日,最好是长住。
前段日子,张子舟要考院试,他不好直说,现在有空,就想张子舟写传奇。
张子舟当然知道,自然要报恩:“会首放心,我回去之后,会把书稿寄来。”
“呃,那我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吗?”会首激动的搓手。
“您说。”
“是这样的,您的历史传奇本只有第一卷,第二卷什么时候出?”
“是要送人吧。”张子舟猜测。
会首点点头,“不止是送人,不少人还等着。”
噢。
想拿到三国演义的版权!
张子舟眨眨眼,笑道:“在商言商,书稿可以给你,但……”
“稍等。”会首很自然的从袖子里拿出一张银票,面额五百两,放在桌上。
由于没有金融意识,这个时代的纸钞,约等于废纸。
但国朝经济发达,商人出门,携带大量金银,多有不便。
是以,有专门的钱庄,负责存取银子。
而每个钱庄,都有专门的记号,凭票取银。
张子舟拿了银票,爽快的道:“我拿了银子,把契约拿出来。”
“哎,在商言商不假,但舟哥儿的人品,我是知道的。”会首并不打算立字据。
张子舟有些意外,“你知道我?”
“呵呵,实不相瞒,我和魏衡大有交情。”会首笑道,“他偷偷给我写信,请我多照顾你。”
“哦……”张子舟哑然失笑,“早知如此,我直接就来了。”
“不不不,这正说明,哥儿懂得随机应变嘛。”会首道,“哥儿回去之后,把书稿交给魏衡,他会带给我。”
张子舟笑着点头:“好。”
次日。
张子舟便和张子扬、傅范坐船回老家。
十几日时间一晃而过。
当他们踏足故乡的土地,那激动心情难以抑制,兴奋的往家赶。
小张庄,四合院里。
母亲王娥正在忙碌着,晾晒木耳、山菌等野味,一边忙一边哼着不成调的农家小调。
这些都是张孝之、陈壮在山里采药时,顺便采回来的。
都知道,张子舟好这一口。
他们经常说,子舟真是吃货投胎,想着办法吃好。
“娘,喝口水吧。”傅芸挺着大肚子,走到婆婆身边,递去一碗水。
王娥心疼坏了,忙接过碗:“这些小事,我能自己来,你怀着孩子别乱走,学学你姐。”
姐姐张子钰坐在大树下,一边扇风,一边嗑着瓜子。
她闻言看了过来,“就是,咱们眼下最大的事情,就是生孩子。”
傅芸微微一笑,抬头看向门口,然后愣住了。
一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身影,高兴的出现在门口:
“娘,姐,媳妇,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