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清溪村百顷学田求来的活路!怕?怕个鸟!刀快才好砍柴,犁利才好开荒!守业,老栓!搭把手,把家伙卸下来!”
林守业和刘老栓硬着头皮上前,招呼几个胆大的后生。
沉重的木架和冰冷的铁件被小心翼翼地从板车上卸下,堆放在村口空地上,愈发显得庞大而充满压迫感。
林晚穿过人群,走到那堆钢铁旁。
她蹲下身,指尖拂过冰冷的犁辕木架,感受着榫卯的严丝合缝,又轻轻触碰到犁铧那锋锐的边缘,一丝冰凉的锐意瞬间沁入指尖。
淡蓝色的系统界面在她视野中无声展开,【新式开沟犁铧结构分析启动……榫卯连接点应力分布……犁铧入土角度优化……】一行行冰冷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过。
她拿起随车带来的几件简单工具——一把沉重的铁锤,几枚形状特制的楔子,一根用于校正角度的硬木首尺。
“刘叔,”林晚抬头,声音清晰地穿透不安的低语,“找两头最壮实的耕牛来。李叔,搭把手,把这根横梁抬起来。”
刘老栓和李木匠对视一眼,压下心头的忐忑,依言行动。
两头膘肥体壮、肩宽背阔的黄牛被牵了过来,不安地喷着响鼻。
林晚指挥着众人,将沉重的铁犁辕架在特制的牵引架上,又示意李木匠父子将关键的犁柱抬起。
她自己则俯身,仔细调整着犁柱与犁辕连接处的几个关键楔子。
铁锤敲击在楔子上的“铛铛”声,清脆而带着某种奇异的节奏,在寂静的村口显得格外响亮。
“这楔子……不是该打到底才牢靠吗?”李栓柱忍不住小声嘀咕,看着林晚只将楔子敲进一半深度,还留着一截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