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
可是伟大的汉弗莱爵士教导过,想要背后捅刀子,你先得站到背后去。
卡兹绝对不是因为一时技痒才替泰兰特挡了因古斯的怒火。
这只是计画的一部分。
十多天愉快的合练,二连也知道了四连有卡兹这么一号人物。
泊位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完成了停泊作业的胜利天平号与开辟之星号终于熄灭了推进器火焰,开始享受检修服务。
而马达西奇则直接带着自己的两个老下属,跟行星总督扯皮去了。
卡兹一开始也疑惑过,帝国海军往船上塞那么多人干嘛。
因为胜利天平号与开辟之星号,宏炮仓段是有半自动填装设备的,并不存在炮仓船员如纤夫一般手拉填装这档子事儿,这是装填设备故障后的应急方案,并非常态。
遇事不决问船督,船督还真的知道答案。
因为星海航行,人口也是资源的一部分。
帝国海军在大远征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三套冗馀的设计理念。
即,除了等离子炉与盖勒立场设备这些重要的设备,其他的舰船必须拥有一套主系统以外的备份冗馀,这些备份冗馀设备还需要一套备份冗馀设备的备份冗馀。
人类帝国啊,从科技到理念,难评
设备如此,船员亦是如此。
包括阿斯塔特战团在内,帝国的所有海军,也贯彻执行着这一套三冗馀的理念,一艘战舰,理论上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船员就能正常运作,但是一次补给后,天知道距离下次补给要多久,期间要战斗多少次,损失多少船员。
所以塞吧,最少三倍数,往船舱里狠狠的塞入。
四连明明接了单却不急着送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长期作战,期间还有连队叛乱这档子事儿,船员已经减少到满载额度的一半以下了。
这一次停靠,除了将奥米达斯巢都搞到的赃物出手外,还有补充船员的刚性须求。
帝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是星舰船员,不是随便在哪个世界都能补给的。
从帝国海军到阿斯塔特战团,舰员都分两种。
一种是签合同的正式技术船员,是需要在帝国各大有编制的航海学院进行全日制修学并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考核证书的技术性人材。
另一种,则是在星球或是巢都过不下去的人,主动签卖身契成为契约劳工亦或者是星球政府为阿斯塔特战团提供的奴隶劳工。
外人对帝国舰船的刻板印象大多数来自于后者,好象缺人了随便找个星球抓壮丁就好了。
事实上技术船员亦属于帝国全境流通的紧俏货,不是随便哪个世界就能搞到的。
许多想发展星球工业但是没法凭自身完成原始技术积累的世界,都会选择大力发展航海船员培训产业,先靠人口换资源技术,然后
然后星球贵族们就会发现这是门长久的营生,忒来钱了。
马达西奇连长带着四连的帐物清单跟行星总督扯皮去了,暂时不允许两个连队的成员从轨道平台进入星球巢都,四连除了日常训练,也开始分批进入尚未完成舾装的战团新驳船,感受一下人类工业的原始粗犷,以及那独特的霸道美感。
说人话就是机会难得,还不赶紧熟悉熟悉战斗驳船的原始框架结构,万一日后用得上呢。
-----------------------------------------------------------------------
《》《》《》《》《》《》《》《》《》《》《》《》《》《》《》《》
再次帮朋友打个gg,《帝国精英》今天上架,大家喜欢的可以追一追,不喜欢的给无能个面子加个首订,谢谢了。
这是真朋友吆喝两声,不是商业性质的人情推书,《帝国精英》的作者当初还是我的书迷,后来追着追着自己也开始写了,在外站也有好几本完结的,老作者新马甲而已,你们可以放心的追。
对了,订阅后请留言,告诉那家伙,您们是无能请的“水军”。
毕竟,工作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