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D」这小庙,十次比赛九次垫底,还有一次准是在半路抛锚退赛。你来修,也是修些破铜烂铁。”
林真出门前,花时间了解过这个「DYD」。
家用电动车品牌,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头铁往烧钱如流水的赛车领域扎。
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赛车性能拉胯,故障率奇高,比赛成绩更是稳定在垫底水平,偶尔能不中途退赛都算是祖上烧高香了。
然而,戏剧性的是,正是这种“屡败屡战、越菜越勇”的清奇画风,反而让「DYD」在网络上意外走红。
无数赛车迷和吃瓜群众,一边嘲笑他们不自量力,一边又被他们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憨勇逗乐。
尤其是一句“「DYD」它真的很努力”,配上赛车在赛道上抛锚、零件满天飞的各种名场面动图,更是火遍全网,成了年度热梗。
更离谱的是,这波黑红流量,竟然还奇迹般地带动了「DYD」家用电动车的销量。
不少人抱着“虽然赛车不行,但至少精神可嘉”的心态,或是纯粹图个乐子,纷纷入手「DYD」的电瓶车,美其名曰“支持国货之光”。
林真跟老头要了一辆己经彻底报废的破车。
绕着那堆废铁缓缓走了一圈,这里看看,那里敲敲。
从架子抽下几样扳手、套筒和撬棍。
“咔哒!”
螺丝、螺母、卡扣、插销……被一一拆解下来。
拆下的零部件,被她按顺序,码放在空地上。
两人看着她庖丁解牛一样。
这……这手速,这精准度,这拆解的流畅性!
不到一个小时,车子就被林真拆成了一堆大大小小的零件。
每一个细小的部件都展现在他们面前,井井有条,像是一幅立体的、充满了工业美感的机械结构图。
林真首起身,目光扫过地上的零件。
“有些东西得换。”
老头皱眉:“换什么?这堆破烂里,还能有什么值得换的?”
林真伸出戴着手套的手,干脆利落地指向几个核心部件。
“这根主轴承内外圈都有裂纹。”
“这几条高压线路外皮老化。”
“还有这个液压泵,压力不足。”
……
她每指出一处,都精准点出问题所在。
老头脸上的最后一丝轻慢也消失了,他指了指店铺后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库房在那边,要什么自己去找。”
如果说之前的拆解是庖丁解牛般的精准与暴力美学的结合,那么此刻的组装,则更像是一场行云流水、巧夺天工的艺术创作。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林真拧紧最后一颗螺丝。
林真走到驾驶座旁,拉开车门,插进钥匙,轻轻一拧。
“嗡……”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响起。
紧接着——
“吭哧……吭哧……轰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