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琲惦记着她在派出所登记等寻人,她不好出门,跟栾和平说让他去说一声。·卡¢卡¨小.说¨网. ~更′新/最\快+
栾和平自无不应,打声招呼的事儿。
趁着今天请了假,栾和平下午就去跑户籍,林玉琲在家看报纸。
永安机械厂有订报,旧报纸都被人瓜分了,有的拿回家包东西,有的拿回家……擦屁股。
栾和平家里有一摞,林玉琲想了解社会信息,又不能出门,看报纸是非常好的途径。
但现在报纸上的字,林玉琲熟悉又不完全熟悉。
是简体字,但不完全是简体字。
总的来说,简体了一部分,但还是有很多她那个时代己经简化过的繁体字。
她从之前报纸的犄角旮旯里翻出相关的报道,大概就是国家在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分几批实施,汉字简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她现在看到的这些简体字,也不是一下子全部改成简体推行使用的。
林玉琲若有所思,猜测以后可能还会再次简化一部分繁体字,逐渐变成她出生时学习使用的汉字。
好在繁体字不太难认,还能联系上下文猜,简单的读报倒也难不倒林玉琲。
通过报纸,林玉琲了解了很多国家大事要闻,逐渐将其跟她记忆中的历史事件对应上。
但她更关注的还是民生。¤:^6?~¥1?§;看?书?}网\- ?·已#{+发?布#¤_最???新)>章et节(]
前几年各地灾荒,粮食减产,报纸上报道了某些地区盲流作乱的现象。
还有地方报纸,工厂福利,给工人们分猪肉这种事,竟然上了头版头条,可见物资紧缺程度。
林玉琲很想看到的信息却没找到,她记得听谁说过,以前报纸上会刊登各种广告信息,比如租房、寻人、招工等等。
虽然跟栾和平提了要求,让他帮她安排工作,林玉琲也想先自己了解一下。
寻人消息倒是看到了,招工和租房的一个也没有。
有一种信息引起了林玉琲注意力,报纸上有征稿。
她看的那份报纸是很正统的官媒报纸,报道风格也官方,遣词造句都很有时代特色。
这种报道林玉琲写不来,但启发了她,报纸也有不同风格和内容,她可以找那种,她能写的报纸投稿。
看了一下午报纸,傍晚栾和平回来,依旧拎着一网兜饭盒,是他们的晚饭,还有一个包袱。
林玉琲下午在家还烧了热水,她跟栾和平学了怎么烧炉子,下午坐院子里看报的时候,顺便烧了热水把开水瓶灌满了。
洗了手,两人去堂屋坐下吃饭。
晚饭跟午饭高度重合,主食一样,只有素菜从清炒萝卜丝换成了清炒豆芽。*s¨i¨l/u?x_s?w·./c?o\m~
林玉琲不爱吃,但没有挑食,干硬的饼子掰开泡汤里,泡软一点儿就没那么难啃了。
她吃了一个半饼子,剩下半个栾和平自然而然接过去吃了,把带回来的饭菜一扫而光。
林玉琲有点儿好奇,他到底吃没吃饱。
反正一起吃的这几顿饭,他都是剩多少吃多少,没听他说不够,也没听他说撑。
吃饭的时候,两人顺便交流了一下各自下午的安排。
林玉琲没什么好说的,她就是看报。
栾和平跟做报告一样。
“何所那边带过话了,不用继续找人。”
“户籍明天上午还要再跑一下。”
“我给你买了些生活用品,你先用着,缺什么跟我说,或者等过两天,我带你出去买。”
林玉琲想起他回来时拎着的那个包裹,包袱皮是浅色的碎花布,小清新的颜色,还挺好看的。
户籍她虽然着急,但这才半天,没办下来意料之中。
吃完饭,栾和平去洗碗,林玉琲想帮忙,这活儿不需要力气,她能干。
栾和平拦着没让动手,自己三两下把饭盒和碗筷洗了。
“顺手的事,你别沾手了,我不在家你再洗。”
林玉琲:“……”
不然呢,难道她一个人在家吃了碗,留着栾和平回来洗吗?她干不出这种事。
不过男人,尤其是自家男人,勤快是好事。
吃完饭,去看栾和平给她带的生活用品。
牙刷牙膏这些不用多说,栾和平记着。
还给她买了单独的水杯,搪瓷的,上头印着一朵大红花,很喜庆。
买了新的毛巾,两条,一条擦脸一条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