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极而泣。
虽然这枚推进剂的燃烧时间还远低于图纸要求,但它证明了一件事:方向对了!
希望的曙光,终于刺破了火药的迷雾。
几天后,在兵工厂的远程试验场。
一枚没有安装战斗部的完整试验火箭弹,被架设在简易的滑轨上。
随着郑大春亲自按下点火按钮,那枚火箭弹发出一声尖啸,拖着长长的尾焰,第一次以一个相对稳定的弹道,冲向了天空!
它歪歪扭扭地飞出去了大约两公里,最终一头扎进了远处的山坡里。
看着远处腾起的那一小股烟尘,李云龙、程工、王瑞德、郑大春、石晋……所有在场的人,都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虽然射程不足,精度极差,但它毕竟飞出去了!
像一枚真正的火箭一样!
从0到1,这最艰难的一步,他们终于迈了过去!
……
推进剂的初步成功,让整个“震天雷”项目组士气大振。
他们马不停蹄地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系统集成测试。
他们将王瑞德团队制造的8联装“槽钢”式发射架,安装到了一辆经过初步加固的日产卡车上。
又将郑大春团队生产的第一批“土法双基”火箭弹,小心翼翼地装上了模拟的水泥战斗部,以模拟真实弹重。
万事俱备,只欠点火。
在一个被清空了方圆五公里的秘密山谷里,独立团的第一辆火箭炮车,静静地停在那里。
李云龙、赵刚和所有项目核心成员,都退到了一个几百米外的观察哨里,人手一个望远镜。
“都准备好了吗?”李云龙的声音透过步话机,显得有些嘶哑。
“报告团长,发射架检查完毕!”王瑞德回复。
“报告团长,火箭弹状态良好!”郑大春回复。
“报告团长,所有测试仪器就位!”石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