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南逃亡,一路上不知道横穿多少州郡,却唯有吴郡主动地接纳他们,这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让夏侯兰都感觉受益良多,眼界大开,但是便是连达到郭图那种战果的都寥寥无几,更别说是触及李基那种完全破解了“四渡红水”的境界。
而李基则是接着开口道。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总体而言,朝廷是要批判的,天灾频发也必与朝廷之中十常侍把持朝政有关,上天才会以着这种方式预警。
旋即,不等甄俨等人反应过来,夏侯兰便是连忙带着李基离去,看得甄俨等人有些不明所以。
此问倒是让李基有些为难起来了。
这恰恰也是沙盘推演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四渡红水”就仿佛是一个怎么解都似乎永远解不出尽头的难题,让大量有志于兵法的士子欲罢不能。
而眼看着茶会结束,夏侯兰即将又在一众士子的簇拥下离去,李基这才起身走出茶馆追到了夏侯兰的面前,道。
在仁德书院附近行走,无论是谁都会对自己礼遇三分,夏侯兰更是明白那是看在李基的面子上。
其中站在夏侯兰身旁的那个士子神色更是多有不虞,似乎是觉得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士子落了他的面子。
李基思索了一下,道。“中山甄俨?莫非是冀州巨富甄家子弟?”
“为何不信?适才那甄俨不是言汝可是我的贴身书童,这个身份岂是千金可换?明正自然不会如此愚蠢贪图些许金银。”
那士子神色略微一凛,看着李基手中的折扇眼睛不自觉地一眯。
“是,先生。”
在这种情况下,夏侯兰纵使听到再多的吹捧,又如何能够萌生些许骄傲自得之心?
“很好。”
“那便解释一下吧。”
当即,夏侯兰转身朝着甄俨等士子拱手行礼道。
“家中略有一二分薄财,见笑了。”
夏侯兰应了一句,然后又忍不住轻声道。“先生,我能否再继续呆在先生身边学习?”
李基不愿暴露身份,以免引发什么骚乱。
但这个时代讲究的是一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冒称身份既会让人鄙夷,又是一种极度不尊重对方的做法。
这一番音色稚嫩且语气沉稳的话语一出,原本那不时吹捧着夏侯兰的声音都为之一顿,似乎就连气氛都陷入了尴尬之中。
这让夏侯兰只觉得脑袋一阵嗡嗡作响,一种社死感油然而生。
而随着天色更暗,夏侯兰那边的聚会似也到了尾声,一众士子天南地北地谈论了一番,倒是让李基深入了解了一下当下士子们对于时事的看法与态度。
夏侯兰闻言,这才随之放松了下来,心中又不禁颇为感动于李基的信任。
夏侯兰吞了吞唾液,小声地开口道。
尽管甄家在大汉世家之中的地位与声望并不算是第一档次,但在李基眼中甄家的价值可比绝大部分世家都要大不少,自然不想做出冒昧失礼的行为。
不过与李基原本所认为的纨绔子弟不同,显然甄俨在接人待物上实则相当出色,起码这一番话既暗自表明着对夏侯兰的尊重,还传递出了对李基的示好以及结交之心。
这段时间以来,夏侯兰从不同的士子身上见识到了无数种解法。
李基洒然一笑,道。
忽然,夏侯兰的声音响了起来,道。
“倘若是有志学业者,可多观他人如何于‘四渡红水’之中执棋,早晚必能达到入学仁德书院的标准,否则若是无心学业,便是入了仁德书院又有何意义?”
“不过令吾为之欣慰的,便是明正可在一众吹捧声之中面不改色且无自得飘然,已有几分沉稳也。”
作为最早接触“四渡红水”沙以及这段时间以来作为主持“四渡红水”之人,夏侯兰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明白自己与李基的差距可谓是遥不可及。
“但是……但是我绝对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主公和先生的事情,这么说……先生会相信吗?”
一味摹仿是根本行不通的。
“有心了。”
李基笑了笑,却是没有答应下来。
对于李基而言,书童易找,但是刘备麾下依然欠缺将领,让夏侯兰一直充当书童无疑是浪费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