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家家吃肉,小孩子是最开心的。大宝和二妮已经都玩疯了,王振华看着不是事。于是找到张招娣:
“招娣,大宝到了读书的年纪了。咱们村里的小孩都到哪去上学?”
张招娣看到王振华主动找自己商量大宝上学的事情,于是说:
“李家坡没有学校,大部分孩子都不上学。家境好的只能到乡镇去上学,就像村长叔和会计叔,他们的儿子都带着孙子住到乡镇上去了。”
王振华听到这,心里就知道情况了:
【这就不好办了,我这个情况,要是去乡镇定居,估计第二天李云龙就能杀回来。】
既然这个方法行不通,王振华就想其它办法:
“我知道,但是由于我的身份问题,咱们家无法离开村子。我去打谷场,找队长、村长和会计聊一聊。毕竟李家坡适龄上学的,又不止咱们大宝一个孩子。”
王振华叼着烟到了打谷场,现在的打谷场可是十分的忙碌。蹶张弩和十字弩还在制造,但是量已经不大了。
大量制造的是钢盔、兵工铲、十字镐、独轮手推车、板车、独一撅手枪、火柴和地雷这些。不过火柴和地雷的制造场地已经搬到村外了。
李二牛的游击队已经专职负责李家坡的事务,包括生产和安保。所以这个区小队的十几个人都住进了村子。这些人还要负责生产黑火药和红磷这些危险品。
王振华看见村长李长海在,立刻迎了过去:
“村长叔,我找你商量一下孩子上学的事,看看能不能叫上会计叔和队长。”
村长李长海笑呵呵的听完,开始给王振华想办法:
“大宝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我儿子在乡上,你可以让大宝住在我儿子家。这样上下学,就可以跟我孙子结伴。”
王振华给村长递过去一根烟:
“我说的不仅是我家大宝,包括全村的适龄孩子。总能都送出去读书,咱们不求孩子去考一个状元回来。最起码可以识文算数,这些在生活上都是有用的。”
李长海立刻就明白了王振华的想法:
“你是想在村里办一个学堂?”
王振华大大方方的承认:
“没错,就是教教小孩子常用的汉字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我还是有自信应付的下来。”
“振华你既然有这个心,我就安排人将你长贵叔和二牛叫过来。咱们一起合计合计。”
村长李长海安排人去叫会计和队长,王振华就在打谷场看着众人手里的工作。
会计和队长都到了,村长就将几人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王振华刚刚来找我,想要在村里办学堂。教教孩子识字和算数,我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李二牛皱着眉,看着王振华开口:
“王振华,你的主要职责还是军工生产。办学校是不是太浪费精力?”
这个时候学校和学堂的称呼还很乱,老一辈人还是习惯称学堂,但是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小学、中学和大学这样的学校。细致的划分还有初小、高小、初中、高中。
王振华摇摇头说:
“如果工人不识字,咱们李家坡就只能做这些初级产品。根本不可能进行工业生产。靠我一个人造枪、造炮,我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呢?
咱们李家坡,要想产业升级,第一件事就是普及教育。不仅小孩子要学,成年人也要学。最起码要认识300个常用的汉字,和100以内的加减乘除。”
会计李长贵此刻也是一脸愁容:
“小孩子上学还好办,但是大人都是主要劳动力,哪有时间去读书啊。再说咱们农村,到了农忙季节,不管大人小孩还是老人都要下地干活。”
王振华认同这一点,直接说:
“农忙的时候就放农忙假,又不是一年四季都种地。大人想不想学都是自愿,但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村长李长海这是说话了:
“我认为王振华说的有道理。咱们虽然现在学到了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周围的村也在学习。时间一长,咱们村可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振华说的产业升级我不懂。但是我听出来了,就是这个技术需要门槛。
这样李家坡的技术就不怕流传出去了,因为即使流传出去,其它地方可能也干不了。王振华,你的话是不是我说的这个意思?”
王振华点点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