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陆尘便进入冀城之中。
“末将恭迎陆军师!”
话语间,一身麻衣孝服的韦康与杨阜,躬身伏于陆尘之前。
陆尘观此情景,问道:“二位,此为何故?”
韦康悲痛难掩,泣诉道:“家父不幸遭,马超小儿暗箭所伤。”
“他心系冀城百姓安危,硬撑数日后,最终仍旧未能熬过。”
闻言,陆尘面色一凛。
韦端虽存私念,却也心怀子民,实属治世之能臣。
旋即,陆尘感叹道:“韦刺史高风亮节,我未能亲见一面,便已仙逝,实为憾事。”
“请允许我先行拜祭,随后再议军机大事!”
韦康闻此,点头赞道:“军师宅心仁厚,真乃我冀城百姓福分也!”
杨阜见状,亦是心下暗许。
刘备以仁德著称,而这陆尘显然承继了这份胸怀!
看来西凉置于刘备麾下,定能迎来安宁之局。
于是,众人移步韦端灵堂。
行过拜祭之礼后,便重返府邸。
陆尘端坐主位,韦康与杨阜分列两侧,庞统等谋士立于其后。
另一边,则是赵云、黄忠、魏延等一干武将,整装列队。
陆尘扫视众人,沉声道:“我等虽破敌骑三万,然敌之主力犹存!”
“欲破强敌,须在战略布阵上下功夫!”
杨阜出列应道:“军师,敌军尚余十万之众,骑兵或占半数!”
“我军以步制骑,实难取胜矣!”
闻言,陆尘颔首道:“此亦为我所虑,敌军骑兵众多,我军步卒确实难以相抗!”
庞统沉吟片刻后,缓言道:“军师,敌中有智者。”
“必定会借其骑兵之利,避免强行硬攻,转而南下关中!”
“若敌军入关,我军恐将束手无策!”
“因此,我军当前首要任务,便是阻其南侵!”
忽地,司马懿接口笑道:“庞先生所言极是,然敌既知此优势,断不会轻允我军阻碍!”
“要是敌军直取天水,我军便分身乏术矣!”
“若我军固守天水,敌则绕道街亭南下。”
司马懿深知陆尘重实干,欲在其麾下展露头角。
自当处处主动,谨慎行事。
陆尘听罢,沉声道:“目前我军连同援兵及冀城守备,共十万人马!”
“我意留两万精兵,协同原驻天水的两万将士,固守天水!”
“我亲率余部,前往街亭筑垒,阻挡敌军南下!”
闻言,韦康惊讶道:“军师,敌军兵力可有十万啊!”
“仅余六万,何以抗之?”
陆尘淡然一笑,轻言道:“我自有对策,韦主簿勿需挂怀。”
“望韦主簿善守冀城,待我破敌归来,西凉还需你安定民生。”
韦康心生震撼,问道:“军师,康无能守土。”
“竟仍蒙军师信赖,委以西凉安定重任?”
杨阜亦感意外,原以为陆尘会决断易人,却不料并无此意。
陆尘起身高声道:“西凉饱受战乱之苦,我军夺西凉,并不是使其再陷纷扰。”
“当务之急,乃是休养生息,护民安境。”
“韦主簿父子,皆具爱民之心,岂可轻言替换?”
“归都之后,我当上书朝廷,表奏韦主簿为凉州刺史,不知你意下如何?”
闻言,韦康郑重拜倒,恭敬道:“康愿肝脑涂地,誓死效忠!”
庞统等人观此,均暗自称许。
军师笼络人心之术,向来高明!
如此一来,西凉士绅自会对陆尘感恩戴德。
去除军阀之后,西凉可期稳定!
陆尘望向韦康,眸中闪过一丝赞赏,笑道:“文长,你率两万兵马,助韦主簿固守此城!”
“士元,你偕同文珪及五万兵马速至街亭,构筑壁垒以御敌。”
庞统闻言一怔,疑问道:“军师意欲独留冀城?”
陆尘颔首道:“敌骑来去如电,我留于冀城,足以拖延其时间!
“此外,我等离间之计,亦需时日发酵。”
“尔等即刻前往街亭,勿使敌骑得逞南侵之机!”
“遵命!”
庞统斗志昂扬,应声而去。
依陆尘之策,十万兵马遂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