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每日生活在惶恐之中,与胡骑结下不解之仇。
故而,对于这位救民于水火的将军,关中百姓心中颇有几分好感。
陆尘对着城下众人,朗声道:“我知自董卓乱后,关中大地分崩离析。”
“民不聊生,国不成国。”
“我军甫至,未及安定民心,便遭胡骑突袭!”
“乱局当前,身为司隶校尉,未能固守北疆,致胡骑南下。”
“此皆我之过,今日在此向诸位致歉!”
言毕,陆尘对着城下双手合十,深深一揖。
城墙上,陆议、徐庶等人闻此,再度震惊。
陆尘私下调兵遣将与公开承认错误,其后果迥异。
一旦当众承担责任,无论史官记载抑或朝堂舆论,皆不问详情,但凭此举!
然陆尘之过,又在何处?
徐庶泣声劝阻道:“军师万万不可!”
城下百姓目睹此景,无不诧异。
此将军,似与其他诸侯大相径庭。
诸侯之中,谁人会顾及草民之念?
而眼前的将军,竟因责任在身,向百姓致歉?
人群中,有读书人闻此,连忙高呼道:“我等不怪将军,将军快请起!”
百姓闻言,亦纷纷呼应道:“将军快起!”
“我们不怪将军!”
“将军是大善人啊!”
在百姓的呼喊声中,陆尘身后的李儒暗暗心惊。
原来陆尘之意,并非仅为报复泄愤,更欲借此收拢人心!
今日之事,一旦传扬开来,陆尘或将在朝堂面临责难。
但在百姓心中,他却是位不折不扣的好将军。
口碑相传,关中民心必将归附!
李儒心中不禁暗叹,可惜此人崛起过晚,又无显赫家世为基。
若早些年得势,凭此等手腕,天下谁能与之争锋!
众人呼声中,陆尘面色凝重,高声道:“诸位不咎我,但那些惨遭胡骑屠杀的亡魂,我又怎能逃脱其咎?”
“我大汉子民,求生而已,却屡遭胡骑肆意屠戮!”
“胡人年年侵扰南下,视我大汉如草芥,犯我国境,戮我同袍!”
“当中,或许就有诸位的骨肉至亲。”
“他们皆无辜,横遭此劫,我等怎可视若无睹?”
陆尘一席话,触动城下百姓心酸往事,众人低泣不已。
他们何罪之有,却要承受这无妄之灾?
远处,赵云等将领闻此,皆是沉默不语。
连日所见,村庄遭劫掠,他们心中亦是痛惜。
正当众人哀泣之际,陆尘再次高声言道:“胡骑南侵,幸赖我军将士舍生忘死,方保此地安宁!”
“实不相瞒,此役我军虽歼敌无数,自身损伤亦极为惨重。”
“至今,我军伤亡战士已逾两万!”
“两万条生命啊!”
“他们不是什么冷血士兵,只是一群为国捐躯的年轻人!”
“他们也会惧怕死亡,也会害怕胡骑的刀锋!”
“利刃加身,他们同样流血,同样疼痛!”
“他们与我们无异,都是凡人!”
“然而,为了大汉百姓,为了大家的安危,他们不远千里而来,以命相搏,换得今日大捷!”
“自天水归来,八百里路,不过短短五日便至!”
“士兵脚底磨出血泡,仍淌血前行,沿途力竭而亡者不下千人!”
言至此,陆尘双目含泪,愤声道:“陆尘无能,愧对这些兄弟!”
“见兄弟们捐躯沙场,我心难安。”
“在此,我再代表大汉子民,向各位将士致谢!”
语毕,陆尘再度伏身行礼。
此言既出,不仅引得百姓泪光闪烁。
就连甲胄加身的士卒,亦是心潮涌动,难掩激昂。
他们在刘将军麾下,食君之禄,固然是衣食无忧。
但每一步,皆是踏在生死边缘,刀口舔血。
其他将领或许视士卒为棋子,独有陆尘,却能体察其辛酸疲惫,心系部下。
此等领袖,天下何觅?
众士卒个个铁骨铮铮,泪眼婆娑中紧锁城头陆尘之身影。
正当此时,马超神色凛然,振臂高呼道:“在军师座下,我等何惧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