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抬起头,沉声道:“启禀主公,此战失利,皆因我军轻敌。原以为永安城孤立无援,唾手可得,却不料陆抗用兵如神,又有援军相助。”
钟会接着说道:“陆抗此人,不可小觑。他不仅善于用兵,还深得民心。若不趁早铲除,日后必成大患。”
司马昭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狠厉:“二位将军所言极是。传令下去,整顿军备,择日再战。此次,定要踏平永安,生擒陆抗!”
时间在紧张的气氛中悄然流逝。永安城内,陆抗每日都在加紧训练士兵,加固城防。他深知,大战随时可能再次爆发。这天,一名密探匆匆来报:“都督,曹魏大军已集结完毕,不日将兵临城下。”
陆抗神色凝重,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议事厅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都督,曹魏此次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 丁奉问道。
陆抗沉思片刻,道:“曹魏大军虽多,但长途奔袭,粮草补给必定困难。我们可坚守城池,断其粮道,待其疲惫之时,再出奇兵制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就在陆抗部署防御之时,建业传来消息:孙休病重,朝中局势动荡。步阐趁机勾结权臣,妄图掌控朝政。更糟糕的是,他们以皇帝的名义下旨,命陆抗立刻回师建业,将永安防务交给步阐的心腹。
这道旨意如同晴天霹雳,让陆抗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回师建业,永安必将落入敌手;若不回,便是抗旨不尊,背上谋反的罪名。
“都督,此乃奸计!” 丁奉愤怒地说道,“定是步阐那贼子妄图夺取永安,我们绝不能上当!”
陆抗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意已决,永安乃东吴西大门,绝不能有失。丁将军,你立刻率领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往建业。见到陛下后,务必将这里的情况如实禀报。”
“那都督您?”
“我留守永安,与城池共存亡!” 陆抗的声音斩钉截铁。
丁奉走后,陆抗望着城外的原野,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守护住永安,守护住东吴的尊严。
此时,曹魏大军已兵临城下。邓艾站在阵前,望着城头的陆抗,冷笑道:“陆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陆抗神色自若,大声回应道:“邓艾,上次让你侥幸逃脱,今日定叫你有来无回!”
随着邓艾一声令下,魏军如潮水般涌向永安城。箭矢如雨,投石机不断将巨大的石块砸向城头。永安城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喊杀声震天动地。
陆抗身先士卒,亲自指挥作战。他率领将士们一次次打退魏军的进攻,但魏军人数众多,永安城的防线逐渐出现了漏洞。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名士兵匆匆跑来:“都督,西南方向发现一支神秘军队,正向我军杀来!”
陆抗心中一惊,难道是曹魏的援军?他登上城头望去,只见军旗上赫然绣着 “汉” 字。原来是蜀汉的旧部,他们得知永安危急,特来相助。
这支蜀汉旧部的加入,瞬间扭转了战局。陆抗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永安军与蜀汉旧部内外夹击,魏军再次陷入混乱。邓艾见势不妙,只好再次下令撤军。
此役过后,陆抗与蜀汉旧部的将领们相见。为首的是姜维的旧部张翼,他对陆抗说道:“陆都督,如今曹魏势大,东吴与蜀汉唇亡齿寒。若我们联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陆抗深有同感,点头道:“张将军所言极是。待我禀明陛下,定当与贵军共抗曹魏。”
然而,还没等陆抗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建业便传来噩耗:孙休驾崩,幼主孙皓继位。步阐在朝中的势力愈发壮大,他以新帝的名义,再次下旨斥责陆抗,称其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并下令解除陆抗的兵权。
建业皇宫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陆抗跪在冰冷的青砖上,指尖深深掐进掌心,试图用刺痛来驱散眼前的眩晕。诏书末尾 “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八个朱砂大字,在烛光下猩红如血,与孙休驾崩时的素白灵幡交替在脑海中闪现。
“将军,步阐那老贼的人已封锁了城门。” 副将沈莹的声音从帐外传来,带着压抑的急切,“现在往武昌调兵还来得及,末将愿率三千精锐……”
“住口!” 陆抗猛地起身,青铜剑鞘撞在案几上发出清越鸣响。他望着案头未写完的奏章,墨迹早已干涸,那是昨夜拟就的联合蜀汉之策,如今却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