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烟火织就的密码网
(一)
立春的风,带着点潮湿的暖意,吹得菜市场顶棚的冰棱“滴答”作响。!兰~兰/文?学? *免!费\阅^读_李渊站在张阿姨的蔬菜摊前,看着她把刚到的春笋摆成扇形,笋尖一律朝东——朝东是“当天新鲜”,朝西是“隔日货”,这是老人开春后的新规矩,说“春笋得迎着太阳长,才够脆”。
李悦的粉色书包放在摊角的竹筐里,书包侧袋露出半截跳绳,绳头的铃铛被她缠了圈蓝线。“李叔,悦悦说这铃铛响三声,就是在找你。”张阿姨的孙子小胖蹲在筐边,手里转着根菠菜,菠菜叶在他指尖打着旋,圈数越来越多——三圈是“悦悦在买糖画”,五圈是“去看陈爷爷写春联了”,这是孩子们自己发明的暗号,比任何密码都灵。
李渊掀开竹筐盖,里面垫着的棉布上绣着朵梅花,是苏瑶去年绣的,花瓣的数量总在变:三瓣代表“今天吃饺子”,五瓣代表“做红烧肉”。此刻棉布上的梅花是五瓣,他忽然想起早上出门时,苏瑶在他口袋里塞了张纸条,上面画着个锅,锅沿冒着三缕烟——三缕烟是“红烧肉炖三小时”,这是她的“厨房密语”,李阳总说“妈妈的画比菜谱清楚”。
“老李,这笋得剥掉三层皮,才够嫩。”张阿姨拿着小刀示范,刀刃在笋壳上划下三道痕,“三层是‘孩子吃’,五层是‘煲汤’”。·完\本*神^站\ ,免′费~阅,读′她的刀鞘上拴着串钥匙,钥匙链是用李阳的旧鞋带做的,上面挂着个小小的竹牌,刻着“平安”二字——这是李阳在劳技课上做的,说“张奶奶天天摆摊,得挂个护身符”。
李渊接过春笋,指尖触到笋壳上的绒毛,像摸到了春天的触角。张阿姨的记账本上,今天的日期旁边画着个笑脸,嘴角的弧度很大——这代表“今天生意好”,嘴角平着代表“一般”。他忽然注意到账本的纸页边缘,粘着片干枯的草莓蒂,是李悦上次夹进去的,说“这样张奶奶翻页时,就知道我来过”。
(二)
豆腐摊前,张爷爷正在教李阳做豆腐乳。玻璃罐的盖子被李阳拧了四圈——四圈是“发酵四天”,六圈是“发酵一周”,这是爷孙俩的约定,罐子上贴着的标签,是李阳用毛笔写的“阳阳牌豆腐乳”,字迹歪歪扭扭,却在“阳”字的右边多了个点,像颗小小的心。
“做豆腐乳跟做人一样,得闷得住。”张爷爷往罐里撒着盐,每撒一把就数一声,数到“七”就停——这是他的老规矩,说“七是巧数,能让腐乳香而不臭”。李渊看着李阳模仿老人的样子,手指捏着盐罐的动作,像在拆卸某种精密仪器,却不知道这双手,曾经在训练场上捏碎过三块木板。
王婶的海鲜摊前,李悦正帮着捡贝壳。~x?h·u/l_i-a\n,.+c/o′m_她把贝壳按颜色分类:白色的放左边,褐色的放右边,带花纹的单独摆在个小碗里——这是苏瑶教的,说“分类能让人心里清楚”。王婶看着她的侧脸,忽然对李渊说:“这丫头的眼神跟你一样,亮得很,刚才还提醒我,有个贝壳里藏着小螃蟹呢。”
贝壳堆里,有个最大的海螺被李悦用红绳系着,绳结是“双钱结”。“爸,这是我跟王奶奶的‘藏宝螺’,谁发现好东西,就藏在里面。”她把海螺递给李渊,里面果然有颗圆润的鹅卵石,是从海边捡的,石面上的纹路像幅缩小的地图,圈住了菜场的位置。
李渊把鹅卵石放回海螺,注意到王婶的摊位底下,藏着个小小的暖水袋,袋口的绳子打了个“蝴蝶结”——这是给早起买菜的老人准备的,谁手冷了就拿去捂捂,用完再系回蝴蝶结,代表“还能用”,系成死结代表“该换水了”。这个总说“海鲜要吃活的”的女人,心里藏着片比海还宽的温柔。
(三)
回家的路上,李渊提着菜篮,里面的春笋、豆腐、贝壳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在演奏一首关于春天的歌。路过社区的小广场,陈警官正在教孩子们打太极,他的动作很慢,每招都带着个停顿——停在“云手”代表“注意左边”,停在“野马分鬃”代表“注意右边”,这是他从李渊的格斗术里化来的,说“教孩子自保,比抓坏人更重要”。
李阳的同学小雅跑过来,手里拿着张画,上面画着个大大的菜场,每个摊位都标着名字:“张奶奶的菜摊有魔法,菠菜会变成绿裙子;张爷爷的豆腐摊会唱歌,豆浆咕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