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 > 第275章 联系专家

第275章 联系专家

对视一眼,觉得这线索很关键。他们继续在附近打听,终于又从一位老商户那得知,陈华后人可能搬到了天津郊区的杨柳村。

三人马不停蹄赶到杨柳村,在村里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家卖京剧道具的小店,店主正是陈华的后人。

李阳对店主说:“您好,我们是寻亲团队的,想了解下您和‘同庆班’的关系。这是一位华裔女子家族传承的和‘同庆班’有关的灯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店主看到灯笼照片,惊讶地说:“这灯笼我小时候见过类似的,听长辈说,以前‘同庆班’就用这种灯笼。我家确实和‘同庆班’有渊源,我爷爷就是‘同庆班’的成员。”

李阳心中一喜,说道:“那太好了。我们想确认下,这位华裔女子是否和您家族有联系。您家族里有没有和海外有关系的分支呢?”

店主回忆道:“听长辈说,以前‘同庆班’解散后,有一支族人去了海外,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李阳联系薇薇安:“薇薇安,我们在天津找到了‘同庆班’成员陈华的后人,他也提到家族有分支去了海外。现在需要进一步比对一些细节,比如您家族传承的关于京剧的一些独特记忆或者习惯。”

薇薇安说:“我记得家族一直有个传统,每年特定时间会按照特殊方式摆放京剧道具,说是纪念先辈。”

李阳将薇薇安的话转达给店主,店主激动地说:“没错,这是‘同庆班’的传统,只有‘同庆班’的后人才知道这种摆放方式。”

经过一系列严谨比对和分析,寻亲团队最终确定薇薇安就是“同庆班”后人的一支。

薇薇安得知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个灯笼真的帮我找到了家族根源,我一定要去天津,拜访家族亲人,了解更多家族与‘同庆班’的故事,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薇薇安寻亲成功,寻亲团队再次声名大噪。然而,团队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积极面对新的寻亲挑战。

一天,一位叫大卫的华裔男子联系到寻亲团队。大卫带来的线索是家族传承的一块京剧演出用的幕布,幕布上绣有精美的图案,还有一些模糊的字迹。

李阳看着幕布,说道:“这块幕布看起来很有历史,我们还是老办法,先找相关专家解读图案和字迹,同时分析幕布材质确定年代。”

团队成员小林主动说:“李阳哥,我去联系研究京剧舞台布置的专家,看看能不能解读这幕布上的图案。”

小钱则说:“我联系材质分析机构,对幕布进行检测。”

小林很快联系到专家,专家看到幕布照片后,答应尽快赶来。小钱也顺利安排好幕布的材质检测。

在等待专家和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李阳和团队成员讨论着可能的方向。

李阳说:“从之前的经验看,这幕布可能和某个特定戏班有关。大家想想,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调查。”

阿强说:“可以先从幕布上图案的风格入手,看看能不能判断出大致的年代和地域特色,缩小调查范围。”

小赵点头道:“对,而且那模糊的字迹,说不定是戏班名字或者相关演出信息,等专家来了好好研究下。”

专家赶到后,仔细观察幕布上的图案,说道:“从图案风格来看,这应该是清末民初的作品,而且这图案的绣法很独特,可能是某个有特色的戏班专用。但具体还得等材质分析结果出来,综合判断。”

几天后,材质分析报告出来了,确定幕布是清末民初的丝绸材质。专家结合这一信息,对模糊字迹进行仔细辨认。

专家兴奋地说:“我辨认出几个字,好像是‘永乐戏班’。清末民初有个‘永乐戏班’,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以精美的舞台布置着称,这块幕布很可能就是他们的。”

寻亲团队立刻将调查方向转向“永乐戏班”。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各地文化部门、档案馆和戏曲研究机构,了解“永乐戏班”的历史。

在一家档案馆里,他们找到了一些关于“永乐戏班”的资料,包括戏班的兴衰历程和一些重要演出记录。资料显示,“永乐戏班”在民国时期因为战乱等原因逐渐解散,成员分散各地。

团队成员们继续深入调查,通过戏曲界的老艺人,找到了一位“永乐戏班”成员的后人。

李阳联系大卫:“大卫,我们找到了与‘永乐戏班’相关的线索,和你家族的幕布可能有密切联系。你家族里有没有关于‘永乐戏班’的记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