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思索片刻后说:“我听父亲说过,家族先辈好像和一个叫‘永乐什么’的戏班有关,但具体没说清楚。而且家族一直保留着一些关于京剧演出的规矩,比如演员上台前的准备仪式。”
李阳说:“这就对了。我们需要进一步比对这些规矩和‘永乐戏班’的传统。你详细说说家族里传承的演员上台前的准备仪式。”
大卫详细描述后,李阳将其转达给了解“永乐戏班”的老艺人。老艺人激动地说:“这就是‘永乐戏班’的传统准备仪式,错不了。”
经过严谨比对,寻亲团队确定大卫就是“永乐戏班”后人的一支。
大卫得知消息后,兴奋地说:“这块幕布承载着家族的记忆,我终于找到家族根源了。我要深入了解家族与‘永乐戏班’的历史,传承这份珍贵的京剧文化。”
随着大卫寻亲成功,寻亲团队在传承京剧文化和帮助海外华人寻亲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但他们明白,还有更多的海外华人等待着他们的帮助,还有更多京剧文化背后的故事等待被挖掘。
,!
在一次团队内部交流会上,李阳说:“咱们帮助了这么多海外华人寻亲,每一个案例都让我们对京剧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要继续提升寻亲效率和对文化的研究深度。大家有什么新想法,尽管说。”
新加入的年轻京剧爱好者小王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一些关于京剧文化寻亲的话题讨论,吸引更多人关注,说不定能获取更多线索。”
科技人才小李也说:“对,而且我们开发的寻亲平台可以增加一些互动功能,比如用户可以上传自己家族的线索,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这样能汇聚更多智慧。”
李阳点头称赞:“这两个想法都很好。小王,你负责策划社交媒体话题,吸引更多人参与。小李,你和技术团队商量下,尽快在寻亲平台增加互动功能。”
大家正讨论着,团队成员小孙接到一个电话,挂了电话后,小孙兴奋地说:“李阳哥,又有新线索了。一位叫艾米的华裔女孩联系我们,她家族传承着一本京剧唱本,唱本里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注解。”
李阳说:“看来又有新挑战了。小孙,你先了解下唱本的大致情况,然后我们还是按流程,找专家解读符号和注解,分析唱本材质和年代。”
小孙点头:“好的,李阳哥。我这就去和艾米沟通。”
小孙和艾米沟通后,回来汇报:“李阳哥,艾米说唱本保存得比较完好,那些符号和注解她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她只知道家族一直很珍视这本唱本。”
李阳说:“行,让艾米把唱本寄过来。小林,你联系研究京剧唱本的专家,等唱本到了,第一时间请专家解读。小钱,你还是负责联系材质分析机构。”
小林和小钱应道:“好嘞。”
唱本寄到后,小林带着唱本找到专家。专家看着唱本,说道:“这唱本有些年头了,从纸张材质初步判断,可能是民国早期的。这些符号和注解很有意思,我得仔细研究下。”
小钱也将唱本送去材质分析机构。几天后,材质分析报告确定唱本是民国早期的宣纸所制。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兴奋地说:“我发现这些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记谱方式,在民国早期的一些小众京剧流派里使用。而注解则记录了当时演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和背景故事。根据这些信息,我推测这唱本可能和‘清风戏社’有关。‘清风戏社’在当时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京剧唱腔有独特创新。”
寻亲团队立刻围绕“清风戏社”展开调查。他们联系各地文化机构和戏曲研究者,查找“清风戏社”的相关信息。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在一位老戏曲研究者那里得知,“清风戏社”解散后,部分成员去了南京。团队成员们立刻前往南京,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帮助下,四处打听“清风戏社”成员后人的线索。
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位“清风戏社”成员的后人。
李阳联系艾米:“艾米,我们找到了与‘清风戏社’相关的线索,和你家族的唱本可能紧密相关。你家族里有没有关于南京或者‘清风戏社’的记忆呢?”
艾米思索后说:“我听奶奶说过,家族先辈好像和南京有点关系,但具体没说清楚。而且家族一直流传着一些独特的京剧唱腔唱法。”
李阳说:“这很关键。你详细说说家族里传承的唱腔唱法。”
艾米详细描述后,李阳将其转达给了解“清风戏社”的老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