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之道,能达成这一境界的,更是少之又少。
当下整个儒家之中,恐怕唯有荀子抵达了这个境界,以核心的儒领悟了部分法家的道理,否则荀子又怎能教导出两位法家之人呢?
至于最后的“玄德”,就是达到了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得“道”境界,即超凡成仙,在嬴安看来,这世上当下应当无人能够企及这个境界。
如今的嬴安,其境界仅至洗心,正在“悟道”途中。
对于其他百家弟子而言,这是最为简单的境界,然而对于嬴安来说,反倒是最为艰难的。
因为嬴安所学与这个时代的儒、道、法都并非完全相同。
先秦时代的这些古人,在这方面颇为单纯,认定一个理念便全力去践行,又有前人指引,自然容易达成这个境界。
而在这个儒家尚未改良,未吸收法家理念,黄老之术也未有朝代践行的时期,嬴安的“道”太过新奇。
所以对嬴安而言,这个境界最为困难。
不过嬴安坚信,只要自己能够与王兄嬴政相见,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那么他便能明晰自己的道,践行此道,从而“悟道”。
此后的“天门”,就需要嬴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将自己的理念化为现实,方能达成。
在后续的“合一”,这一通百通的道理,对于先秦这些“单纯”的人来说是最为艰难的境界,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
只因儒家决然不会认可墨家,而像韩非这般的法家更是对儒家极度排斥。
但对于嬴安这个现代人来讲,这个境界反倒最为容易,只要他达成“天门”,便会径直跨越此境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只因他的道路,从起始便是朝着这条大道前行的。尤其在这个时代,众人把知识捂得严实,个个敝帚自珍,几乎不可能修成天人合一。
身为现代人的嬴安,倘若条件许可,他更期望人人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