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这可是和袁钦差这个内阁总理大臣是一个级别的,如果改,只能给元帅军衔。
但是袁仲权组建的内阁,仅仅设置了一个海陆军大元帅,也就是他自己。
这样一来…
这些将军不可能降级去授衔…
尽管从实权地位上,他们己经比不上地方上中将师长了。
可是只要大庆帝国还在,他们的待遇,百姓眼中的地位还是最顶级的。
改制后,师长是中将,旅长少将,团长是上校,营长是少校或中校。
营长的具体军衔按照个人资历,但是暂时的军衔制度,中校是不能担任团长。
连长是上尉,排长是少尉或者中尉,具体的还是根据个人资历和立功情况。
这些基本上一样…
但是新制度把士兵又细化了,班长细化为上士、中士、下士。
上士,从八品官职,月薪5两。
中士,正九品官职,月薪4.5两。
下士,不入品级,月薪4.2两。
底层士兵,也是细化了,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其他的王御秦都是按照大庆帝国最高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军饷的。
但是在士兵这里又进行了微调,二等兵就是入伍新兵,三个月内月薪3两。
训练合格的自动晋升为一等兵月饷4两,也就是大部分士兵待遇。
不合格的首接发路费遣返。
一等兵满一年或者战斗、训练成绩优异,立功等晋升上等兵月薪4.2两。
上等兵可首接提拔为下士班长。
年轻士官立功可推荐进入军校学习,考核合格最少也是少尉排长。
王御秦在士官班长与少尉之间,又设置了士官长,士官长是服役年限长。
或者有特殊技能,经验丰富等各方面很强,部队需要,但是又没有办法给予晋升军官的人设置的。
现在两江军成立时间尚短,没有一个人因为年限晋升士官长。
但是己经有了技术特长,训练或者战斗特别优异的士官长了。
比如,各部队的狙击手,工兵技术能手,炮兵尖兵之类的。
虽然不多,但是依然有不少。
一级士官长享受少将待遇。
二级士官长享受少校待遇。
三级士官长享受少尉待遇。
目前为止,仅有十几个在战斗中表现特别优异的三级士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