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也定要寻得解药!”
“不必了。” 孙策摆了摆手,“这世间若有解药,元化先生岂会不知。我死后,江东便托付给仲谋了。你要尽心辅佐他,就像辅佐我一样。有你在,我放心。”
周瑜重重叩首:“伯符但请安心,瑜此生此世,必为孙家肝脑涂地!”
孙策又唤来张昭,“子布先生,仲谋年幼,诸多事务还需先生费心教导。内政之事,我向来放心先生。若仲谋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先生尽可首言,就算是行废立之事,也在所不惜。”
张昭大惊失色,连忙道:“将军何出此言!昭定当鞠躬尽瘁,辅佐少主,万不敢有丝毫僭越!”
安排完这些,孙策己是疲惫不堪,沉沉睡去。帐外,晨光渐盛,却难掩众人心中的阴霾。消息不胫而走,江东上下一片哗然。
曹操在许昌得知此事,抚掌大笑:“孙策一死,江东必乱。此乃天赐良机!” 荀彧却皱着眉头道:“明公不可轻敌。那周瑜才智过人,张昭治政有方,孙权虽年幼,但观其过往,亦非等闲之辈。江东根基己稳,恐难图之。”
曹操沉思片刻,道:“文若所言极是。不过,我们可派人前往江东吊唁,顺便探探虚实。”
另一边,刘表在荆州也得到了消息。蔡瑁蠢蠢欲动:“主公,江东无主,正是我们扩张势力的好时机!” 蒯良却劝阻道:“不可。江东地势险要,且周瑜善用兵,贸然出兵,恐遭惨败。不如静观其变。” 刘表犹豫再三,最终采纳了蒯良的建议。
江东这边,孙权在周瑜和张昭的辅佐下,开始着手处理政务。然而,暗流早己在各处涌动。一些孙策的旧部,对孙权的能力心存疑虑;山越部落也趁机作乱,西处劫掠;更有甚者,与曹操、刘表等势力暗中勾结,企图颠覆孙家政权。
一日,孙权正在议事厅与众人商议对策,忽有士兵来报:“启禀主公,山越贼寇在丹阳郡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孙权眉头紧锁,看向周瑜:“公瑾,此事当如何处置?”
周瑜起身道:“山越贼寇不过乌合之众,末将愿领三千精兵,前去平叛!”
张昭却道:“不可。如今局势不稳,主公身边不可无公瑾这样的大将。不如派程普、黄盖二位将军前往。” 孙权思索片刻,点头道:“子布先生所言极是。来人,传程普、黄盖进见!”
程普、黄盖领命而去。然而,事情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山越贼寇熟悉地形,且得到了一些江东内部势力的支持,程普、黄盖的军队屡屡受挫。孙权接到战报后,心急如焚。
此时,周瑜主动请命:“主公,末将愿亲自前往,定能平定山越!” 孙权看着周瑜坚定的眼神,心中感动,道:“有公瑾出马,我就放心了。不过,公瑾此去,一定要多加小心。”
周瑜点兵出发,一路上,他仔细研究地形,侦查敌情。很快,他便发现了山越贼寇的一处重要据点。周瑜设下计策,佯装败退,将贼寇引入埋伏圈。一番激战,山越贼寇死伤惨重,余部纷纷逃窜。
就在周瑜准备乘胜追击时,却接到了孙权的急报:“有消息称,曹操的使者即将抵达江东,来意不明。速回!” 周瑜无奈,只得留下部分兵力继续清剿残匪,自己则率大军返回。
曹操的使者名叫刘晔,此人足智多谋,是曹操的心腹。刘晔来到江东后,受到了孙权的热情款待。宴席上,刘晔笑道:“孙将军年少有为,曹丞相甚是钦佩。此次派在下前来,一是吊唁孙伯符将军,二是希望能与江东永结盟好。”
孙权心中冷笑,却不动声色道:“多谢曹丞相美意。只是如今江东事务繁多,结盟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刘晔见状,也不着急,只是道:“孙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曹丞相还让在下带了一份厚礼。” 说着,命人抬上几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孙权心中一动,表面上却推辞道:“如此厚礼,孙某实在不敢收。” 刘晔笑道:“将军不必客气。这些不过是曹丞相的一点心意。只要将军愿意与曹丞相结盟,日后好处还多着呢。”
宴席结束后,孙权召集周瑜、张昭等人商议。张昭道:“曹操势大,若能与他结盟,对江东或许有利。” 周瑜却坚决反对:“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与他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如今我们只需守住江东,静观天下大势即可。”
孙权沉思良久,道:“公瑾所言正合我意。明日,我便回复刘晔,拒绝结盟。”
果然,刘晔得知孙权的决定后,并未恼怒,只是意味深长地笑道:“孙将军如此果断,实在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