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击。“阿青,快走!” 老周的声音虚弱却坚定。阿青看着倒在血泊中的老周,心中悲愤交加,泪水模糊了双眼。
她强忍着悲痛,挥舞着佩剑继续战斗。此时,天色渐暗,山林中弥漫起一层薄雾。阿青瞅准时机,带着剩下的几名勇士退入浓雾之中,消失不见。
当阿青等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山谷时,发现队伍己经安全转移。众人看到他们归来,纷纷围了上来,看到老周不在,都沉默不语。
阿青将老周的遗物交给了他的妻子,沉重地说:“老周是为了保护大家牺牲的,他的英魂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经过这次危机,阿青意识到,这样漫无目的的逃亡不是办法,他们必须找到一个稳固的据点,才能更好地对抗晋军。于是,她决定带领队伍前往濡须坞。濡须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曾是东吴重要的军事要塞,虽然如今己被晋军占领,但周边仍有不少隐秘的地方可以藏身。
一路上,队伍不断有新成员加入。有不堪晋军压迫的百姓,也有流散的东吴士兵。他们听闻阿青高举陆抗的旗帜,都纷纷前来投奔。队伍的规模逐渐壮大,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了数百人。
然而,随着队伍的壮大,粮草和武器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阿青不得不派人到周边的城镇去筹集物资,但晋军在各地都设有关卡,盘查十分严格。每一次行动,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这一天,阿青得到消息,一支晋军的粮草运输队将经过一条偏僻的山路。她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决定带领一队人马去劫粮。
行动当天,阿青将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埋伏在山路两侧的树林中,另一部分则由她亲自带领,伪装成流民,在路边等待运输队的到来。
不久,晋军的粮草运输队果然出现了。为首的将领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阿青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埋伏在树林中的士兵立刻冲了出来,一时间喊杀声西起。
晋军将领没想到会在此处遭遇伏击,顿时乱了阵脚。但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凭借着精良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战斗素养,开始组织反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伤亡惨重。
阿青挥舞着陆抗的佩剑,在敌军中左冲右突。她的剑法凌厉,招招致命,令晋军士兵闻风丧胆。然而,晋军的增援部队很快赶到,形势急转首下。
阿青意识到再继续战斗下去,队伍将全军覆没。她果断下令撤退,众人且战且退,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晋军的追击。虽然这次劫粮行动没有成功,但也让晋军知道,东吴的反抗力量依然存在,并且不容小觑。
经过这次战斗,阿青明白,仅凭他们现在的力量,很难与晋军正面抗衡。她开始思考新的策略,决定派人潜入建业城,联络城中的旧部和百姓,里应外合,给晋军制造麻烦。
潜入建业城的任务交给了机灵的阿虎和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临行前,阿青紧紧握住阿虎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此去危险重重,一定要小心。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硬碰硬,而是扰乱晋军的部署,为我们争取时间。”
阿虎坚定地点了点头:“阿青姐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阿虎等人乔装打扮成商人,混进了建业城。此时的建业城,虽然表面上己经恢复了平静,但实际上暗流涌动。晋军的统治十分严苛,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阿虎很快找到了城中的旧部联络点,与他们取得了联系。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先从破坏晋军的粮仓和军械库入手。
深夜,阿虎带着几名同伴悄悄摸进了晋军的粮仓。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在粮仓的各个角落点起火把。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晋军士兵发现后,立刻赶来救火,但火势太大,根本无法控制。
与此同时,另一队人也成功地袭击了军械库,将里面的武器和盔甲付之一炬。建业城内一片混乱,晋军将领暴跳如雷,下令全城戒严,搜捕可疑人员。
火光冲天的建业城在夜色中如同一只垂死挣扎的巨兽,浓烟裹挟着焦糊味渗入每一条街巷。阿虎贴着潮湿的砖墙喘息,掌心还残留着粮仓木梁燃烧时的灼热。身后传来铁器碰撞声,他猛地扯住同伴衣领,两人滚进墙角的阴影里。
“第三队向东撤!” 晋军百夫长的吼声穿透烟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阿虎屏住呼吸,看着火把的光晕在青石板上摇晃。当脚步声渐渐远去,他摸了摸腰间短刃,刀刃上还沾着军械库守卫的血。这次行动比预想中顺利,但也太顺利了 —— 粮仓和军械库守备松懈得像是故意敞开大门。
“阿虎哥,联络点传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