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风骚三国貂蝉蔡文姬大小乔全麻了 > 第791章 报喜不报忧

第791章 报喜不报忧

冽。

陈先生望着苏羽手里的信纸,半晌才叹了口气:“明远这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 他起身走向书架,那里藏着三箱典籍,是去年从城中学堂抢救出来的孤本,书页间还留着烟火燎过的焦痕。

苏羽将信纸折好塞进袖中,瞥见墙上的影子。陈先生佝偻的脊背在晨光里舒展了些,孩子们围在桌边舔咸菜汤,阿禾正踮脚够灶台上的陶罐,裙角扫过柴火堆,惊起几星火星。这些影子在土墙上交叠,像幅流动的画,让他想起幼时在私塾里见过的《百子图》。

“先生,墨研好了!” 最瘦小的阿瑾举着砚台跑过来,砚边的墨汁晃出小珠,滴在青石板上晕开。陈先生接过砚台时,指腹擦过孩子冻得通红的耳垂,那处还留着冻疮愈合后的浅疤。

苏羽往炉膛里添了块松木,火苗 “噼啪” 跃起,将他的影子投在梁上。学舍是前年冬月建的,梁柱用的是山里伐的杂木,屋顶盖着茅草,却比他在京城住过的任何宅院都暖。去年大雪封山时,他们挤在里屋烧炭取暖,陈先生教孩子们背《诗经》,阿禾用仅存的面粉做了掺着野菜的疙瘩汤,连最顽皮的虎子都懂事地把炭火往小阿瑾那边推。

“苏先生,你看我画的梅枝!” 虎子举着宣纸凑过来,墨线歪歪扭扭,倒像条蜷着的小蛇。苏羽刚要开口,却见陈先生己在纸上补了几笔,蛇形枝桠忽然生出遒劲的转折,再点上朱砂,竟有了几分疏影横斜的意趣。

“画梅要见风骨。” 陈先生握着虎子的手运笔,“就像做人,纵有弯折,气节不能丢。”

屋檐的冰棱又落下几滴,在阶前积成小小的水洼。苏羽望着水洼里晃动的天光,想起钟太傅信里的后半句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风来满庭芳”。那时他刚从京城辗转到此,带着一箱典籍和满身伤痕,是陈先生在山坳里捡了他,用草药敷好他背上的鞭伤。

“苏先生,木牌响得厉害呢。” 阿恒忽然指着门楣,两片木牌在风里打转,碰撞声变得急促。苏羽抬头时,看见山道尽头走来个披着蓑衣的身影,斗笠边缘还滴着水。

阿禾正端着梅茶出来,见状忙将孩子们往身后藏:“是生人。” 她的声音依旧清亮,却多了几分警惕。去年冬天有过兵痞闯山,虽被苏羽他们打跑了,却在门板上留下个枪眼,至今还补着块新木板。^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

那人越走越近,蓑衣下摆沾着泥点,手里拎着个蓝布包袱。走到学舍门口时,他摘下斗笠,露出张被风霜刻深了轮廓的脸,眼角有块月牙形的疤。

“请问,这里可是陈先生的学舍?” 来人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

陈先生放下笔,目光在那人腰间的玉佩上停了停 —— 那是块半裂的白玉,雕着残缺的 “明” 字。他忽然起身,袖管扫过砚台,墨汁溅在青布长衫上:“明远?”

那人扑通跪下,蓝布包袱掉在地上,滚出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阿禾捡起来打开,竟是块沉甸甸的墨锭,上面嵌着金丝,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先生,学生回来了。” 明远额头抵着冰凉的石阶,声音哽咽,“城里…… 城里的藏书楼烧了,我只抢出这块墨。”

苏羽扶住颤抖的陈先生,看见老人浑浊的眼里滚下泪珠,砸在明远的手背上。孩子们怯生生地探出头,虎子指着明远腰间的短刀:“阿恒哥,他有刀。”

阿恒却握紧了手里的刻刀:“他不是坏人,玉佩和先生的那半块能合上。” 众人这才注意到,陈先生腰间始终挂着半块相同的玉佩。

明远解开蓑衣,露出里面渗血的伤口:“他们在查各地的学舍,说私藏典籍是通敌。我一路被追着打,若不是这半山的积雪,恐怕……”

阿禾己端来草药,蹲下身时发间别着的腊梅掉在明远手背上:“先处理伤口吧,陈先生配的草药灵得很。” 她的声音软下来,像春日融雪。

苏羽将明远扶进里屋,看见他包袱里除了墨锭,还有本被火燎过的《论语》,书页边角焦黑,却被细心地裱糊过。陈先生摸着残破的书脊,忽然老泪纵横:“烧了多少?”

“七成……” 明远咬着牙,指节捏得发白,“他们说这些都是蛊惑人心的东西,要统统烧干净。我藏在布庄后院的地窖里,才保住这几本。”

外屋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原来阿恒正教他们用明远带回来的新墨研墨,墨香混着梅茶的清苦漫开来。苏羽望着墙上依偎的影子,忽然明白阿恒挂的木牌为何要刻 “守拙” 二字 —— 守得住这份笨拙的坚持,才能在乱世里护得住这点星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