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咽声融在一起,竟生出种奇异的温柔。方荡看着那道流动的声景,忽然想给长乐先生写封信,告诉先生:“您说最好的机器能让孤独发芽,可我这符阵让我明白,当孤独在声音里长出根须,连时光都会变成会开花的模样。”
秋分过后,槐树叶渐渐染上金边。方荡在符集里添了第十四张符纸的图谱,这张符纸的纹路比以往任何一张都复杂,像无数根丝线缠绕成的茧。他给这道符取名“回音符”,能把符阵里的声音折返回去——比如老秀才听到的评弹声,会再传回江南那座藏着评弹艺人的茶楼;阿明录下的露水声,能顺着水汽飘回他故乡的青石板路。
试刻这道符时,方荡的指尖被刻刀划破了三次。血珠滴在符纸上,竟晕开朵小小的血色槐花。他想起老木匠说过的“物有灵”,或许这符纸也在认主,要沾了刻符人的血,才能真正活过来。
重阳节那天,学院请了个捏面人的匠人。匠人是个聋子,却能凭着看口型揣摩人心思,捏出的面人个个鲜活。方荡把“回音符”埋进槐树下时,正撞见匠人对着老秀才比划,手里捏出个穿旗袍的女子,眉眼间竟有几分素云的影子。老秀才摸着面人掉眼泪,符阵突然自己启动了,评弹声顺着风飘向匠人,他虽听不见,却忽然停下手里的活,指尖在面人旗袍的褶皱上轻轻摩挲,像是摸到了声音的形状。
“他能‘看’到声音。”阿明凑到方荡耳边说,小童的指尖正贴在槐树干上,“您看,这树在发抖,像有人在里面唱歌。”方荡果然看见槐树的叶子在轻轻震颤,符阵里的金光透过树皮渗出来,在地上织成张流动的网,把捏面人匠人的身影也罩了进去。
匠人临走前,在槐树下埋了个陶哨。哨身刻着密密麻麻的花纹,是各种声音的形状:波浪代表水声,锯齿代表风声,圆圈代表笑声。方荡把陶哨挖出来时,“风声符”突然亮了,哨子里竟传出阵清越的鸟鸣——是匠人年轻时在山中救过的猎隼,去年冬天老死了,他总对着天空比划,说“那鸟儿的叫声该是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