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平静,没有丝毫的自夸或浮躁,只有那种源自内心的、基于科学的自信。这种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精神!"领导赞许地说,"科学的态度,创新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有了这些,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
随后,他亲自将一面绣有"航空报国"西个金字的锦旗授予李长生,象征着国家对"长空工程"的最高褒奖。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并未立即离去,而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热烈讨论着刚才听到的惊人计划。军方将领们尤为兴奋,他们围着李长生,询问各种技术细节和性能指标。
"李所长,新型战机的最大过载能达到多少?"
"雷达的探测距离有多远?能否有效识别低空目标?"
"电传操控系统如何保证可靠性?有无备份措施?"
李长生一一作答,对每个问题都给出了专业而详尽的解释。他的回答显示出对现代战斗机技术的深刻理解,远超一般的发动机专家,这让在场的军事专家们更加惊讶和敬佩。
一位空军少将忍不住问道:"李所长,您是发动机专家,怎么对战斗机的整体设计也如此精通?"
李长生微微一笑:"研究发动机,必须了解它所服务的整体系统。只有理解了战斗机的设计理念和性能需求,才能开发出真正适合的动力系统。这些年来,我一首在学习和研究国际上先进战机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为的就是今天能够提出这个完整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