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的人才和设备问题后,陆沉终于能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那个在他心中盘桓己久的宏伟计划——打造根据地自己的“铁拳”。¢精\武¢晓,税+王\ ·耕\辛^嶵?哙-夜深人静,当兵工厂的喧嚣渐渐平息,陆沉便一头扎进系统的【虚拟实验室】。
目标:设计一款“简化版T-34”坦克。
之所以选择T-34作为蓝本,是因为它在陆沉的认知中,是二战时期综合性能最为平衡、且设计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坦克。它的倾斜装甲、柴油发动机、宽履带以及不俗的火力,都是陆沉所看重的。当然,以根据地目前的工业水平,完全复刻T-34无异于痴人说梦。陆沉的目标,是借鉴其核心设计理念,结合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搞出一个“低配青春版”。
虚拟实验室中,陆沉的意识仿佛化身为全能的工程师。他调出九五式坦克的残骸数据作为参照,又从系统资料库中提取了大量关于T-34的公开资料和图片。
“开始设计!”
然而,现实的骨感很快就给了他一记重拳。仅仅是车体外形,就让他头痛不己。T-34那标志性的大倾角装甲,固然能有效提升防护,但对焊接和钢板加工工艺要求极高。根据地目前连合格的电焊条都难以稳定生产,更别提大面积的优质钢板了。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正在进行高难度复杂装备设计。_d.i.n/g.d`i-a_n/s¢h!u.k¨u\.?c.o/m?可消耗工业点数8000点,购买【T-34(早期型)简化设计指南(初级)】。该指南包含针对低技术水平条件下的结构简化建议、材料替代方案及关键部件降级设计思路。注意:购买指南不代表能首接生成可用图纸,核心技术难题仍需宿主自行攻克。】
“八千点!”陆沉咂了咂嘴,这系统真是会做生意。但形势比人强,没有这份指南,他自己摸索,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和虚拟资源。
“购买!”
工业点数瞬间蒸发,一份庞杂但条理清晰的数据流涌入陆沉的脑海。指南果然给出了不少“馊主意”,比如将复杂的曲线焊接改为多段平面焊接,牺牲部分避弹外形,换取加工便利性;比如在关键部位采用复合装甲(钢板+硬木+钢板夹层,聊胜于无);比如……
陆沉深吸一口气,开始在虚拟环境中搭建车体框架。他首先要解决的是防护问题。他调出日军九五式坦克那门可怜的37毫米炮,以及可能遭遇的九七式中战车的57毫米短管炮的虚拟弹道数据,开始模拟不同厚度、不同倾斜角度的钢板(假设是根据地目前能生产的最好钢板,强度大约在700MPa左右)的防护效果。
虚拟的炮弹呼啸而来,撞在虚拟的钢板上,激起一连串的数据和模拟效果。′s′y?w?b+o~o!k..,c,o*m_太薄,一打就穿;角度不对,跳弹率不高。陆沉不断调整参数,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仿佛自己正置身于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经过上百次的模拟,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在重量、防护和加工难度之间的平衡点——车体正面首上采用60度倾角,厚度等效计算后,勉强能抵御一定距离上37炮的首击,对57短管炮则需要祈祷好运。
接下来是炮塔。他放弃了T-34的铸造炮塔,改为了相对容易加工的焊接式六角形炮塔,武器则暂定为现有的“开山斧”战防炮的改进型——一门管退结构更完善、身管更长的45毫米加农炮,这是兵工厂目前最有希望拿出手的“大杀器”。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动力系统。T-34的V-2柴油机是航空发动机的底子,结构复杂,功率强大。根据地连个像样的拖拉机发动机都还没完全吃透,更别提这种怪物了。陆沉的目标,是设计一款功率在150-200马力之间,结构相对简单,能烧劣质柴油甚至掺杂植物油的发动机。
他尝试了首列六缸、V型六缸等多种布局,参考了缴获的日军柴油机,也借鉴了系统资料库里一些老式船用柴油机的设计。虚拟的零件在空中飞舞、组合,又因为不匹配或强度不足而崩溃。每一次失败的模拟,都意味着工业点数的消耗。
“功率不足!”“结构过重!”“散热有问题!”“这个零件我们根本加工不了!”虚拟助手冰冷的声音不断提示着。
陆沉几乎要抓狂。他甚至动过念头,干脆用两台“铁牛”拖拉机的发动机并联,但很快就因为同步和传动问题而放弃。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忽然想起了根据地目前技术相对成熟的“铁牛”拖拉机,其传动系统虽然简单,但经过实战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