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赤胆军魂:亮剑之工业救国 > 第七十八章:第一个突破口——弹匣的艰难仿制

第七十八章:第一个突破口——弹匣的艰难仿制

望寄托在从战场上搜集到的各种日军废弃装备中的弹簧上,例如汽车座椅弹簧、炮弹引信里的小弹簧、甚至是怀表里的发条。

这些弹簧材质各异,尺寸不一,许多己经锈蚀或变形。

他和苏婉、李二牛一起,将这些搜集来的“宝贝疙瘩”小心翼翼地拆解、拉首、清洁,然后尝试根据捷克式弹匣簧的尺寸和圈数,重新进行盘绕和定型。

这个过程,同样充满了艰辛。

钢丝在盘绕过程中极易断裂,定型后的弹簧,其弹力也往往不足或者很快失效。

苏婉利用【材料科学初级分析与优化】模块,结合王大锤的土法热处理经验,对一些材质稍好的高碳钢丝进行小批量的淬火和回火试验,试图改善其弹性。

他们在简陋的炉火旁,依靠肉眼观察钢丝的颜色变化来控制温度,用不同的冷却介质(如兽油、盐水)进行淬火。

每一次试验,都像是一场赌博,成功率极低。

“莫大哥,这批钢丝还是不行,淬火后太脆了,一掰就断。”苏婉拿着几根断裂的弹簧,神色有些黯然。

“别灰心,婉儿。弹簧钢本就是现代工业的尖端技术。我们能做到这一步,己经很不容易了。”莫兴华安慰道,但他心中的焦虑却丝毫未减。

托弹板和弹匣底板的制造相对容易一些,但也需要精细的加工和打磨,以确保其在弹匣体内能够顺畅滑动,不产生卡滞。

李二牛和张嘎负责这部分工作,他们利用新造的水力磨床对钢板进行初步的平整处理,然后用手工锉刀和砂纸,一点一点地打磨出合格的尺寸和光洁度。

时间一天天过去,盘龙峪的研发洞室里,堆满了各种报废的弹匣零件。

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宝贵材料和工时的浪费。

兵工厂的工人们,也从最初的兴奋和期待,逐渐变得有些焦躁和失落。

然而,莫兴华从未放弃。他带领着团队,一次次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一次次地改进工艺,一次次地重新试验。

他深知,仿制弹匣的过程,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更是在锤炼整个团队的意志和能力。

终于,在耗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在1940年5月初的一天。

当李二牛将最后一颗三十式步枪弹小心翼翼地压入一个黝黑的、表面略显粗糙的弹匣,然后将其装入一挺修复好的捷克式机枪,拉动枪机,扣动扳机,一连串清脆而连贯的枪声在靶场上响起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二十发子弹,虽然中间有一次轻微的卡顿,需要手动排除,但最终全部顺利击发!

“成功了!成功了!我们造出自己的弹匣了!”张嘎第一个欢呼起来,激动得满脸通红。

王大锤看着手中这个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莫造捷克式弹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角泛起了泪光。

苏婉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知道,为了这简单的二十响,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

莫兴华拿起那个尚有余温的弹匣,仔细地检查着。

它很粗糙,弹簧的寿命肯定不如原装货,供弹的顺畅度也还有待改进,甚至在连续射击后,弹匣体都有些微变形。

但它毕竟能用!它证明了,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步步地接近目标。

这第一批试制成功的“莫造捷克式弹匣”,虽然数量只有区区十几个,且性能远未达到完美,但它们却像一针强心剂,注入到了山洞兵工厂每一个人的心中。

它标志着兵工厂在精密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为后续攻克更复杂的枪管和枪机难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消息传出,整个兵工厂都沸腾了。工人们奔走相告,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虽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它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