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94章 盛京残垣

第94章 盛京残垣

1948 年 11 月的沈阳,寒风裹挟着硝烟的味道,如同死神的低语,在满目疮痍的城市中肆虐。¢p,o?m_o\z/h-a′i·.?c~o^www. 这座曾被誉为 “东方鲁尔” 的工业重镇,此刻像一位遍体鳞伤的巨人,静静地躺在辽沈大地,断壁残垣间还残留着战争的惨烈痕迹。

燃烧未尽的建筑残骸仍在冒着青烟,偶尔传来零星的爆炸声,惊起一群乌鸦,黑压压地掠过阴沉的天空。

贵华润站在沈阳兵工厂斑驳的大门前,望着 “奉天机械制作所” 那布满弹孔的牌匾,往事如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自 1938 年踏入黄崖洞兵工厂,他历经无数次武器改良与技术突破。

那些在黄崖洞昏暗窑洞里,借着煤油灯的微光反复调试子弹复装机的日夜;在简陋实验室里,为攻克 TNT 炸药生产难题,双手被化学药剂灼伤仍坚持实验的画面;

还有研发 “龙吟” 火箭炮时,团队成员们连续一周不眠不休,最终成功时的欢呼雀跃,每一次成功都伴随着艰辛与汗水,而如今,新的挑战又一次摆在了他的面前。

厂区内,破碎的机床零件散落得到处都是,扭曲的钢架在寒风中发出呜咽,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断裂的齿轮上还沾着干涸的机油,锈迹斑斑的传动带耷拉在变形的机床上。

贵华润踩着满地的玻璃碎片与金属残骸,每一步都发出清脆而刺耳的声响,身后跟着二十余名从各地抽调来的技术骨干。

这些人,有的曾与他在黄崖洞并肩作战,在简陋的条件下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有的参与过解放战争时期武器的研发与生产,见证了中国军工力量的逐渐壮大。`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

此刻,他们每个人的眼神中都怀揣着重振中国军工的坚定信念,尽管脸上难掩疲惫,但脚步依然坚定。

“厂长,这堆废铁还能救活吗?” 技术员小李踢了踢脚边一台严重变形的机床,语气中难掩担忧。他蹲下身,用手抚摸着机床外壳上深深的弹痕,眼中满是迷茫。贵华润弯腰捡起一块断裂的齿轮,指尖轻抚过上面残留的加工纹路,思绪瞬间回到了黄崖洞时期。

那时,他们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凭借着智慧和毅力,将简陋的设备改造成能生产关键武器零件的 “利器”。

“能!当年黄崖洞的条件比这还差,咱们不也挺过来了?”

贵华润的声音坚定有力,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他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这不仅是对小李的鼓励,更是对自己和整个团队的激励。

就在众人准备开始清点物资时,远处传来一阵汽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片废墟的寂静。几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厂区,轮胎碾过碎石,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车上走下一群身着笔挺军装的苏联人,他们的军靴踏在地面上,发出整齐而有力的脚步声。

为首的是一位留着络腮胡的中年男子 —— 安德烈,他是苏联派来的技术顾问团团长。他的军装上勋章闪闪发亮,眼神中透着一股居高临下的气势。“贵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安德烈操着生硬的中文,脸上挂着看似热情的笑容,但贵华润凭借多年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那笑容背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与轻视,对方的眼神在打量众人时,带着明显的审视和不屑。+b¢o+o_k′z¨u¢n¨._c+o?m~

简短的寒暄后,安德烈便首奔主题,他大手一挥,示意随行人员展开手中的图纸,崭新的苏联机床设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图纸上的参数标注得十分详尽。

“我们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图纸,沈阳兵工厂应该尽快拆除这些破旧的日式机床,按照苏联的标准重建。”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命令的意味,仿佛中国的军工重建必须要依赖苏联的力量,说这话时,他还特意瞥了一眼周围残破的日式机床,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

贵华润眉头微皱,过往的经历让他深知自主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从改良子弹复装机时面对的重重困难,到攻克 TNT 炸药生产难题时的日夜奋战,再到研发 “龙吟” 火箭炮时的不懈探索,每一次突破都是中国军工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安德烈同志,这些日式机床虽然受损严重,但很多核心部件还能修复利用。” 贵华润指着不远处一台勉强还能看出轮廓的龙门刨床,那台机床的床身虽然布满裂痕,但导轨部分依然保存相对完好,“而且,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