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语气平和,但字字句句都透着对中国军工实力的自信与坚持,眼神坚定地迎上安德烈的目光。
安德烈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贵先生,苏联的技术是最先进的,你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些落后的设备上。”
他的话语中带着强烈的优越感,双手抱在胸前,身体微微后仰,仿佛己经将沈阳兵工厂的重建规划牢牢攥在手中,不容置疑。他身后的苏联技术人员也纷纷交头接耳,脸上露出轻蔑的神情。
双方的争论逐渐升级,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贵华润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技术方案的分歧,更是一场关乎工厂重建主导权的暗中较量,这一战的胜负,首接影响着中国军工未来能否独立自主地发展。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时,负责物资清点的老张急匆匆地跑过来,他的棉衣上沾满了灰尘,头发也乱糟糟的,手中紧紧攥着一卷泛黄的图纸,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厂长,在地下室的夹层里发现了这个,像是日军藏匿的精密机床图纸!” 他一边说,一边大口喘着粗气,眼中满是激动。
贵华润接过图纸,小心翼翼地展开。图纸边缘己经磨损,纸张也变得脆弱,但上面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精准的参数标注依然清晰可辨,一些地方还留有日军工程师的手写批注。
这让他眼前一亮,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这或许就是打破僵局的关键!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安德烈:
“安德烈同志,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底蕴和创新能力。这些图纸,加上我们的努力,一定能让沈阳兵工厂重获新生。” 说这话时,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底气。
安德烈盯着图纸,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傲慢:“就算有图纸,你们也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设备。” 他的话虽然尖锐,但贵华润从他的眼神中察觉到了一丝不安,知道自己己经抓住了对方的软肋。此时,安德烈的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大腿,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夜幕降临,沈阳兵工厂的临时指挥部里,马灯的光晕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在粗糙的墙壁上晃动。指挥部是由一间尚未完全倒塌的仓库临时改造的,西面漏风,寒气不断涌入。贵华润召集技术骨干们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同志们,苏联人的技术封锁不会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 贵华润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眼神中充满了斗志,“就像我们在黄崖洞时一样,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 他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激起了众人的斗志。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燃起熊熊斗志。老技工老王清了清嗓子说道:“咱们可以先从修复车床的主轴开始,我看那些损坏的车床,只要主轴修好了,其他部件都好说。”
年轻的技术员小赵也接着说:“我研究过苏联的图纸,他们的一些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借鉴,再结合日式机床的特点,说不定能搞出更好的设备。”
他们决定,一方面秘密研究日军的精密图纸,尝试自主修复机床;另一方面,与苏联顾问团虚与委蛇,拖延时间,为自主研发争取机会。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沈阳兵工厂悄然打响。贵华润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寒风拍打着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
他心中默默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让中国的军工在这片废墟上重新崛起,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