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抗战我是军工人才 > 第28章 美军观察团到访

第28章 美军观察团到访

起来,叮当声更加密集。

“这是我们主要的武器修理和冷兵器制造车间。” 林峰介绍道,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不得不提高,“条件简陋,全靠手工。修复一支缴获的三八式步枪,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刺刀也是,用报废的铁轨钢,一锤一锤锻打出来。”

巴雷特上校和他的随员们看得非常仔细,不时低声交流。那位技术专家甚至拿起一把刚淬火完毕、尚未打磨的刺刀毛坯,用手指感受着粗糙的刃口和沉重的分量,又凑近看了看炉火的温度和简陋的风箱,眉头始终没有松开。山本一郎则显得对锻造过程很感兴趣,他凑近一个正在锻打刺刀的老工人,用流利的汉语询问着什么,脸上带着谦逊好学的表情,手指却无意识地划过旁边一个废弃铁砧边缘的磨损痕迹。

随后,参观队伍来到了“边区造”手榴弹装配区。这里相对安静一些,但也更显“原始”。工人们坐在矮凳上,面前堆着粗糙的木柄、铸铁弹体、拉火管和黑色的火药。他们熟练地将火药倒进弹体,塞上木柄,安装拉火管,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空气中飘散着刺鼻的火药味。林峰拿起一枚刚装配好的手榴弹:“这就是我们的‘边区造’,威力不大,但胜在数量多,材料容易找,老乡们都能帮着做。”

巴雷特上校接过手榴弹,掂量了一下,又仔细看了看粗糙的铸造痕迹和简单的拉发装置,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他递给身后的技术专家,后者仔细端详后,微微摇了摇头,低声用英语说了句什么,大概意思是“工艺极其粗糙,安全性存疑”。

山本一郎的目光则更多地停留在那些堆放在角落里的、成筐的铸铁弹体毛坯上,似乎在估算产量。

当参观队伍最终来到那几孔作为核心机加工车间的窑洞时,气氛明显变得有些微妙。窑洞内光线更加昏暗,只有几盏小油灯和天窗透下的微弱天光。几台陈旧得看不出年代的皮带车床、钻床和铣床在角落里发出沉重的轰鸣,皮带传动系统嘎吱作响,仿佛随时会散架。地上油污混合着金属碎屑,踩上去黏糊糊的。工人们正用这些“老古董”吃力地加工着一些粗糙的零件——有的是迫击炮弹尾翼,有的是机枪的复进簧套管,精度肉眼可见的低下。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金属粉尘和汗水的混合气味。

巴雷特上校和他的技术专家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们走到一台正在加工一个圆柱形钢坯的车床前。车床的导轨磨损严重,走刀时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加工出的表面粗糙不平。技术专家拿起一个刚加工好的零件,对着油灯仔细看了看公差,又用手指摩挲着粗糙的加工纹路,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了失望和难以置信的表情。他转向巴雷特上校,低声而快速地说着,语气中充满了质疑:“上校,以这里的设备水平和加工精度,绝不可能制造出能够击穿坦克装甲的武器,更不可能修复和运转复杂的装甲车辆发动机!这简首是……”

山本一郎尽责地翻译着,语气平静,但镜片后的目光却飞快地扫过林峰的脸,捕捉着他细微的表情变化。

林峰脸上适时地露出了一丝窘迫和无奈:“让诸位见笑了。条件有限,只能凑合。加工精度确实差,好多零件装上去不合适,还得靠老师傅手工打磨修锉,费时费力。坦克上很多精密零件坏了,我们根本做不了,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干脆让它空着,能跑就行。”

这番“诉苦”配合着眼前寒酸到极点的生产场景,让巴雷特上校眼中的最后一丝热切也冷却了下来。他环顾着这阴暗、油污、轰鸣而原始的“兵工厂”,再看看身边这些穿着破旧军装、在如此条件下坚持工作的中国军人,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带着一种混杂着敬意和巨大失望的复杂情绪:“难以置信……在这样……原始的条件下,你们竟然能坚持战斗并取得那样的战果。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意思很明显:指望这样的“工厂”提供先进武器和技术?无异于天方夜谭。

参观完压抑的核心车间,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位于山谷另一侧、相对开阔的装甲连临时驻地。这里的气氛才稍显“现代”一些。

那辆94式“先锋号”坦克和两辆92式装甲车静静地停在避风的崖壁下,车体上覆盖着厚厚的伪装网,只露出炮塔和部分履带。履带板缝隙里还塞着冻硬的泥土,装甲板上遍布着弹痕和焊接修补的疤痕,无声地诉说着战斗的惨烈。几个穿着同样打着补丁、但明显沾满油污的连体工装的装甲兵,正拿着抹布和刷子,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炮管和潜望镜,动作间充满了珍视。

“这就是我们的家当了。” 林峰指着那三辆战车,语气平静,“刚从鬼子据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