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抗战我是军工人才 > 第60章 铀浓缩突破:寂静的轰鸣

第60章 铀浓缩突破:寂静的轰鸣

她倾注了毕生心血的“魔鬼之血”,更有整个民族挺起脊梁的希望之火。她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如同冰雪初融般的坚定。

---

**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秘密公寓。**

窗外,涅瓦河畔的春风带着些许暖意,融化了最后一点残雪。书房内,科罗廖夫却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悄然升起,迅速蔓延至西肢百骸。他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手里捏着两份刚刚由不同渠道、几乎同时送达的绝密情报。

第一份,来自潜伏在兰州外围的“信鸽”。报告极其简短,却字字千钧:

> “‘504’厂关键瓶颈‘幽灵渗漏’于三日前被攻克。技术负责人王(承书)己重返岗位。丰度值突破理论预期,进程大幅加速。‘甲种分离膜’(指代铀浓缩核心部件)效能显著提升。”

第二份,来自苏共中央科学委员会内部的秘密通报,内容更让他震惊:

> “据可靠技术情报分析及我方专家研判,中国‘504’项目在气体扩散法铀浓缩核心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分离膜材料效能及级联控制精度己接近我方早期水平。该突破与其在火箭燃料领域(代号‘魔鬼之血’)近期取得的稳定性进展存在显著技术协同效应。提请最高层重新评估对华技术封锁策略及潜在战略失衡风险。”

王承书!她活下来了!不仅活下来了,还重返了那比戈壁滩更加凶险、更加寂静无声的战场!并且,她赢了!她和她那些在饥饿与风沙中挣扎的同胞们,用最简陋的条件,最顽强的意志,撬动了那扇被西方世界认为绝无可能被他们独自推开的大门!

科罗廖夫猛地站起身,巨大的身躯因为内心的剧烈震荡而微微摇晃。他几步冲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死死钉在中国西北部那片广袤而荒凉的疆域上。兰州……戈壁滩深处的“596”……这两个点,如同两颗被强行点燃的星辰,在情报的坐标上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幽灵渗漏”被攻克?丰度突破预期?“魔鬼之血”稳定了?!科罗廖夫作为顶尖火箭专家,太清楚这两项突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柄悬在东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被锻造成型!意味着那个被封锁、被轻视、在饥荒中挣扎的民族,正在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铸造着足以撼动世界格局的力量基石!

他想起了李克农在寒冬里那平静却如同寒冰碎裂的话语:“燃料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路再难,也要趟过去。” 想起了钱学森在戈壁风沙中嘶吼的“勒紧裤腰带!把‘魔鬼之血’!给我炼出来!” 想起了那个在沈阳废墟中抱着“毒饵”图纸、如同受伤猎豹般狂奔的身影……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震惊、钦佩、忧虑甚至一丝恐惧的情绪,如同狂潮般冲击着科罗廖夫。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政治的铁幕和技术的封锁,在这样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底蕴、在绝境中爆发出惊世伟力的民族面前,是多么的苍白和可笑!

他缓缓坐回椅子,拿起桌上那个印着克里姆林宫徽记的保密电话,手指悬在按键上,久久没有落下。最终,他颓然放下听筒。他知道,此刻无论向谁报告,都无法改变那正在东方大地上发生的、注定将震动世界的寂静轰鸣。

他走到酒柜前,倒了一杯最烈的伏特加,没有加冰,仰头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如同火焰般滚过喉咙。他望向窗外莫斯科的夜空,仿佛看到了遥远东方那两片被点亮的、沉默而炽热的土地。

“自己炼……” 科罗廖夫低声重复着李克农的话,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而复杂的弧度,“好一个……自己炼!”

---

**戈壁滩,“596”基地。**

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正在肆虐。狂风卷起亿万吨黄沙,如同黄色的怒涛,疯狂地拍打着基地简陋的营房和厂房。能见度降至不足十米,整个世界只剩下风的咆哮和沙粒击打金属的、令人牙酸的密集声响。

燃料实验室巨大的泄压阀修复处,厚厚的铅板在风沙中沉默地矗立着,像一块愈合的伤疤。实验大厅内,灯光在弥漫的微尘中显得有些朦胧。钱学森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防爆玻璃窗前,望着窗外那片混沌狂暴的世界。

他手中拿着一份刚刚译出的、来自兰州的加密简报,上面只有一行字:

> “504厂,‘甲种分离膜’突破,瓶颈己破,进程加速。王无恙。”

王承书无恙!分离膜突破!

钱学森捏着薄薄的电报纸,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镜片后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翻滚的沙尘,仿佛看到了兰州那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