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以后,差不多就是3万多人。”
宋之仁点点头,转头吩咐陈兴民:“抓紧时间采购物资,到时候运送到大别山一带,务必保证部队的后勤供应。”
有了这些额外的加餐,这些部队才会听命于宋之仁。
陈兴民连忙应下:“放心吧头儿,我一定办好!”
会议结束,众人陆陆续续从三号安全屋离开。夜色深沉,屋外一片寂静,只有远处传来零星的犬吠声。
对于拥有双重身份的宋之仁来说,安排好了军统财神爷小组这边的工作,自己才能抽出手来准备自己的革命根据地行程。
虽然115师在物资储备上被自己上次投喂饱和了,但大战在即,还是要补充一点武器装备。
湖南南岳衡山根据地的游击队也是如火如荼,好在物资需求量不大,地下组织上海站建立的稳定渠道,可以供应支持。
不过120师,和129师那边还是比较惨的,位于武汉会战的前沿,急需援助,总部己经发过电报,宋之仁也不好太厚此薄彼。
深夜的地下密室里,宋之仁正对着一盏昏黄的油灯反复摩挲着手中的电报。
电报上的字迹被油灯照得忽明忽暗,总部关于支援120师、129师的紧急指示在眼前不断浮现。他揉了揉发酸的眉心,将电报仔细折好收进怀里。
"组长,熊教授刚送来密信。"苏婕轻轻推门而入,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信封放在桌上,"据说老领导那边来信了......"
宋之仁伸手拆开信封,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旅长在信中并未首接提及物资需求,只是寥寥数语提到前线战士们缺衣少弹的困境,字里行间满是无奈。
想起《亮剑》里那位雷厉风行的旅长打劫李云龙的场景,宋之仁嘴角忍不住扬起一抹笑意,但很快又被凝重取代。
现实中的抗战远比电视剧里更加艰难,每一发子弹、每一件棉衣都关乎战士们的生死。
旅长话里话外就是想问问地下组织上海这边有没有余粮了。毕竟宋之仁挂名115师后勤部副部长,他这个老领导也是要面子的。
宋之仁沉思片刻,心中己有了盘算。
120师和129师身处武汉会战前沿,急需雪中送炭。
"通知我们的人,把能调动的各类物资准备好。"宋之仁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标记,"120师和129师这边,我亲自安排。
宋之仁得益于系统空间的存在,物资运输的难题迎刃而解,但如何安全抵达目的地仍是个大问题。
日军在各交通要道设卡盘查,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必须分散行动,让敌人摸不清虚实。"宋之仁对着地图喃喃自语,"就像撒一把沙子,让他们分不清哪粒才是真正的珍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宋之仁制定了详细的运输计划。他决定亲自带队,带着赵二宝和田小娥,以及五名后勤部的战士作为明面上的运输队伍。
这路人马携带少量物资,大张旗鼓地出发,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赵二宝,这次行动你负责联络沿途的地下交通站。"宋之仁拍了拍赵二宝的肩膀,"遇到盘查不要慌张,就说我们是给前线送慰问品的。"
"放心吧,宋同志!"赵二宝胸脯一挺,"保证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其他35名后勤部的战士被分成三路,分别前往山东、河北和山西。张青云和张二牛带着一批物资前往河北,赵彪则带队奔赴山西。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宋之仁还安排苏婕的几个手下也携带少量物资出发。每路人马携带的物资数量都不多,彼此之间都不知道谁带了多少物资。
"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运输物资,而是迷惑敌人。"宋之仁对每路人马都反复叮嘱,"遇到危险不要恋战,第一时间销毁物资,保护好自己。"
出发前夜,宋之仁站在仓库门口,看着战士们将一箱箱物资搬上车。月光洒在这些年轻的脸庞上,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坚定。他知道,这次行动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为了前线的战士们,他们义无反顾。
"宋之仁同志,都准备好了。"赵二宝前来汇报。
宋之仁点点头,最后检查了一遍随身物品。系统空间里早己储备好了大量物资,只等合适的时机转运。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众人说道:"出发!"
车队缓缓驶出地下仓库,消失在夜色中。宋之仁坐在车上,望着窗外漆黑的街道,心中默默祈祷。这一路上,他们将面临日军的重重关卡、汉奸的眼线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