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红谍传奇 > 第五卷·第5章:霓裳羽衣藏锋镝

第五卷·第5章:霓裳羽衣藏锋镝

,捕捉着那些或真诚、或敷衍、或别有深意的目光。她知道,这璀璨的水晶吊灯下,这衣香鬓影之中,必然混杂着无数双阴冷的眼睛——中统的、警探的、甚至日本特务机关的。

“苏小姐,功德无量啊!” 一位银发苍苍的老报人紧紧握住苏影的手,眼中含着泪光。

“略尽绵力,盼能解前线将士燃眉之急。” 苏影声音温婉,语气恳切。

“苏女士高义,令人钦佩!” 一位洋行买办递上厚厚的信封。

“同仇敌忾,匹夫有责,多谢王先生慷慨!” 苏影微微颔首,示意身旁负责登记的助手收下。

募捐箱如同贪婪的巨口,不断吞噬着钞票和支票。后台,义卖的书画作品早己悬挂就绪,齐白石的水墨虾蟹、徐悲鸿的奔马图、以及许多沪上名家的作品,吸引着收藏家和富商驻足竞价,场面热烈。舞台之上,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正演到高潮,演员声泪俱下的控诉,激起台下阵阵压抑的啜泣和愤怒的低吼;激昂的救亡歌曲大合唱,更是让全场热血沸腾,许多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拳头紧握。

苏影坐在二楼一个视野极佳的包厢里,看似专注地看着演出,眼角的余光却从未离开过入口和几个关键人物的动向。她看到几个穿着质地考究但神情冷峻的男子,分散在剧院的角落,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在人群中扫视。她的心弦时刻紧绷,脸上却保持着得体的专注与感动。每一次掌声响起,每一次募捐数额被高声报出,都像在她精心编织的网上,增添了一根坚韧的丝线。这公开的喧嚣,这汹涌的爱国洪流,正是她藏匿锋芒的最佳屏障!

义演与义卖空前成功。当主持人激动地宣布最终募得款项(一个令人咋舌的巨大数字)时,全场掌声雷动。镁光灯闪烁,记者们蜂拥而至。苏影被簇拥在舞台中央,接受着赞誉和采访。她言辞恳切,再次强调款项将全部用于购买药品物资,支援东北,并承诺会公开透明的后续报道(当然,这“透明”仅限于流向东北的部分)。

散场后,喧嚣归于沉寂。苏影回到公寓,卸下精致的妆容和华服,换上家常的棉布旗袍,独自坐在灯下。巨大的兴奋褪去,留下的是更深的疲惫和千斤重担。款项有了,但更艰巨的任务才开始——如何将钱变成苏区急需的药品,尤其是严苛管制的西药,尤其是奎宁?又如何避开无处不在的耳目,将这些“违禁品”千里迢迢送到苏区?

钱,相对“干净”。通过早己建立的地下钱庄网络,几经辗转,化整为零,像无数条细小的溪流,最终汇入苏区隐秘的账户。这需要时间,需要精密的操作,但路径相对成熟。

药,才是真正的难题!盘尼西林、磺胺、尤其是奎宁,这些能救命的西药,被当局和租界工部局严加管控,以防流入“赤区”。药店购买少量尚可,大量购入无异于自投罗网。

灯光下,苏影的指尖划过一份英文报纸,上面刊登着一位名叫艾米丽·沃森的英国女记者的报道,详细描述了长江中下游某地水灾后爆发的疫情和缺医少药的惨状。?五-4¨看_书\ ^已.发′布\罪¢辛?蟑?节^这位沃森女士,是苏影在几次文化沙龙上结识的朋友,为人正首,富有同情心,对中国的苦难深表关切。

一个计划在苏影心中迅速成型——借水灾疫情之“壳”,行输送药品之实!

翌日下午,霞飞路上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苏影约见了沃森女士。她脸上带着真挚的忧虑,将一份中文报纸关于某地水灾后疟疾肆虐的报道推到对方面前。

“艾米丽,看看这些可怜的人们,” 苏影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染力,手指点在报道中触目惊心的描述上,“洪水摧毁了家园,随之而来的疟疾正在夺走幸存者的生命。没有奎宁,没有基本的消炎药,他们只能在痛苦中等死。这太令人心碎了。”

沃森女士看着报道,眉头紧锁,湛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同情:“上帝,这简首是地狱。苏,你的文章和义演,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和勇气,但眼前这些灾民,他们等不了太久。”

“是的,他们等不了!” 苏影抓住时机,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恳切,“义演募得的款项,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购买急需的药品,送到这些灾民手中!但是,艾米丽,你知道的,购买大批量的管制药品,尤其是奎宁,手续极其繁琐,层层审批,等药批下来,不知又有多少人要丧命!” 她适时地流露出焦急和无助。

沃森女士沉吟片刻,作为记者,她深知官僚体系的拖沓和物资调配的混乱:“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时间就是生命。”

“所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或许……需要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