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比如ai辅助设计基础。”
他刚写下这几个字,旁边的年轻技术员忍不住问:“刘工,咱们真要学这个?”
“为什么不?”刘好仃笑着反问,“科技发展这么快,咱们不能一直停留在手工计算的时代。学会了,将来还能用ai帮我们优化玻璃结构、预测材料损耗,省事又高效。”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笑。
“不过这事急不得。”刘好仃收起笔,“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摸清大家的基础,再一步步来。”
那天晚上,刘好仃回到家,坐在阳台上喝茶。深圳的夜风有点凉,但他心里却是热的。
他想起白天那个反复被退回的工艺调整单,签着“李明”的名字。小伙子眼神里的那种无助和渴望,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第一次接触数控机床的模样。
那时候没人教他,全靠自己摸索,摔过几次跟头,也吃过不少亏。
“要是当年有人能拉我一把,也许我能更快上手。”他喃喃自语。
现在,他想成为那个人。
他拿起手机,给王莉发了条信息:
“明天早会,我想谈谈‘透明的温度’展区背后的那些故事。”
发送成功后,他放下手机,望着远处闪烁的城市灯火,嘴角微微上扬。
玻璃之所以能透光,是因为它纯净;而人才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他们被看见、被引导、被培养。
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总有一天,这些人也能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