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拿着一沓问卷,风吹过来,纸张哗啦啦地翻动。.d.n\s+g/o^m~.~n*e?t~他用夹子压住边角,抬头看了看天,今天的云层很薄,阳光像撒盐似的洒下来,落在水泥地上斑驳一片。
昨天晚上他还在办公室里整理上一轮的员工反馈,墙上贴着两张手写的便签:“我只当这是个打工的地方”和“希望有个让大家愿意留下来的理由”。那句“留下来”的话让他想了很久,最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文化不是口号,而是温度。
今天,是新一轮调研启动的日子。
早会时间到了,工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在厂区空地上,有人叼着烟,有人拎着保温杯,还有人一边啃包子一边看手机。刘好仃走上临时搭的小台子,清了清嗓子。
“各位兄弟姐妹,早上好。”
没人回应,但都看了过来。
“咱们厂最近搞了个小活动,就是发一份问卷,大家花几分钟填一下就行。”他顿了顿,“内容很简单,不问工资、不问绩效,就问问你们在这儿干得舒不舒服,有没有什么想法。*y_d¢d,x~s^w?./c_o?www. ”
“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啥用?”老李从人群中冒出一句。
“有用。”刘好仃笑了笑,“比如你填了‘食堂菜太咸’,我们就能让厨师少放点盐;你说‘生日没人记得’,我们就试着加个祝福短信。”
人群里传来一阵轻笑。
“这不是形式主义,是我们想听听大家的声音。”他说完,把问卷分发下去,“填完可以领个杯子,厂里订制的,能装热水的那种。”
“这还差不多!”有人接过问卷,顺手塞进裤兜。
发完问卷后,刘好仃又去了三个主要车间,亲自安排意见箱的位置。他特意选了监控死角,避开主管办公区,箱子也是统一的深蓝色,看起来像个普通储物盒。
“放心写,没人知道是谁写的。”他在一号车间对几个女工说,“谁要提建议,就往里面投,明天早上人事部统一收。”
一个年轻女工犹豫了一下,低声问:“真的不会被认出来?”
“真不了假不了。”刘好仃笑着拍拍箱子,“除非你写诗署名。-1¢6·k-a-n.s!h·u_.¨c¢o!m_”
她笑了,轻轻点了点头。
中午饭点,刘好仃坐在休息区角落吃饭,看着周围的人群。比起前几天的沉默寡言,今天气氛似乎轻松了些,有几个年轻人围在一起聊昨晚的游戏直播,还有人在讨论周末要不要一起去吃烧烤。
他低头扒了一口饭,心里想着下午的文化建设小组会议。
会议安排在两点,地点还是那个会议室,墙上还贴着上次留下的便签纸。小王已经提前来了,正摆弄投影仪,调试图表。
“数据整理好了吗?”刘好仃进门时问。
“嗯,回收率比预期高。”小王调出图表,“82%的员工完成了问卷,匿名意见箱也收到了不少反馈。”
“重点呢?”
“三大关键词:归属感、沟通渠道、节日活动。”小王指着白板上的词,“特别是节日活动,呼声挺高的。”
“看来大家都盼着有点热闹。”刘好仃点点头,“我记得小时候过年,厂里还会组织联欢晚会,现在都没了。”
“现在是效率优先,哪还有心情搞这些。”
“可人心不能冷。”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圈出“节日活动”,“下次试点可以从这个入手。”
“可是预算……”
“先从小事做起。”刘好仃打断道,“比如中秋发个月饼,国庆挂个横幅,再找几个会唱歌跳舞的同事搞个小节目,成本不高,气氛就有了。”
小王皱眉:“这不还是形式主义吗?”
“形式可以有,关键是要用心。”刘好仃看着他,“你想想,如果连这点心思都不愿花,别人凭什么觉得这里是家?”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那我们现在怎么做?”另一个组员问。
“先整理意见,分类归档。”刘好仃翻开笔记本,“然后分班组去聊聊,看看他们具体想要什么。”
“还要继续调研?”
“调研不是一次性的,是持续的过程。”他说,“我们要做的,是把员工的声音听进去,而不是写报告交差。”
会议结束后,刘好仃独自留下,把那张写着“希望公司多办节日活动”的问卷复印了几份,分别放在不同班组长的桌上。
傍晚下班前,一号车间西侧楼梯口的意见箱里,出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纸上字迹端正,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