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四十,阳光还没有完全爬上厂房屋顶,晨光比昨天早到了十分钟,照在白板上那颗铝屑星星时,它没闪,只是安静地贴在那里,像一颗被按进纸里的小扣子。\d¨a?s_h,e+n^k?s′.*c^o_m+小林盯着它看了三秒,忽然觉得脸又热了——不是因为尴尬,而是因为昨晚那个沙特用户的头像,到现在还是亮的。
没人说这是奇迹,但空气里有种刚拧完螺丝的踏实感,稳,还带点回弹。
刘好仃进车间的时候,手里拎着饭盒,脚步没变,可步伐之间的停顿多了半拍,像是边走边听风里有没有猫打嗝的声音。他把饭盒放在桌上,没打开,先用指甲轻轻刮了一下盖子内侧,铝屑又掉下一小片,这次形状不像闪电,倒像个歪歪扭扭的泪滴。
“老张,你饭盒是不是漏了?”阿芳抬头问。
老张低头看自己空了的饭盒,摇头:“没漏,是我刮下来的。”
他没解释为什么把它按进了区一角,就像没解释昨天为什么给猫爪印贴纸加了个笑脸。大家也没问,只是看着那泪滴状的铝屑黏在白板上,莫名觉得“”这个符号不像水了,更像一颗想说话但还没开口的心。
数据来了,一堆数字躺在屏幕上,安静得像睡着的猫。
“完播率78%,平均停留47秒。”小林敲着键盘,“比普通视频高23%。”
“说明啥?”刘好仃问。¢e~8¢z`w?.¢n.e~t^
“说明……他们真看了。”小林顿了顿,“不是划走的那种看,是盯着屏幕等猫打嗝的那种看。”
阿芳噗嗤一笑:“你这话说得跟相亲似的——不是见一面就走,是坐下聊了十分钟那种喜欢。”
刘好仃点头,顺手从饭盒里掏出半块冷馒头——不是昨天捡的那块,是今早新蒸的,热乎着呢。他掰开,递给每人一小块:“吃吧,今天要动脑子。”
没人嫌弃,都接了。老张咬了一口,边嚼边说:“我查了,沙特那边小孩打嗝,家里人会煮甜茶。”
阿芳立刻记下,在备注栏补了一句:“可能不是投诉,是等回应。”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饭盒盖子翻过来,扣在桌上,“咔”一声,像是给今天的晨会定了调:不急,但得准。
问题很快就来了——后台看着平静,可谁都说不清这平静是不是假象。
“差评没了,可好评也没涨啊。”小林皱眉,“是不是我们太自嗨了?”
“或者用户懒得骂了?”阿芳翻着评论,“你看这条:‘瓶子干净,就是猫打嗝像放屁。’这是夸还是损?”
老张指着另一条:“这条更绝:‘我家猫打嗝后舔瓶子,我怀疑它爱上你们了。!q\d?h~b_s¢.!c?o,m\’”
三人沉默三秒,然后一起笑出声。
笑声落了,刘好仃开口:“别管好评差评,咱们现在要的是温度计,不是血压计。”
小林眼睛一亮:“对!用完播率当基准线,再结合评论情绪分类,咱们做个‘用户声音地图’!”
阿芳拍桌:“贴白板上,每天更新区域的情绪倾向,让抽象的信任变成看得见的颜色。”
刘好仃点头,没夸,只是拿起马克笔,在白板最下方新加了一行字:
用户觉得猫重要 → 我们就得让它打嗝也打得体面
这句话不是新写的,是重抄了一遍。可今天抄完,他觉得它比昨天更沉了,像一块刚出炉的玻璃瓶底,稳稳坐住了。
老张默默把那份级响应记录打印出来,贴在对应区域,顺手把刚才刮下的泪滴铝屑轻轻按进纸缝里。没人注意,但他自己知道,那不是装饰,是他第一次觉得“数据也能哭”。
中午前,地图初成。
区只剩两个红点,一个来自巴西用户问“猫打嗝会不会传染人”,另一个是韩国粉丝求视频续集;区稳定,多是询问替换瓶盖细节;区最多,全是日常反馈:“我家猫今天没打嗝”“瓶子放阳台晒一天都没变形”。
阿芳看着地图,忽然说:“原来差评背后不是敌人,是等着听你说话的人。”
小林点头:“就像猫打嗝,听着像毛病,其实是它在跟你打招呼。”
刘好仃没接话,只把饭盒打开,里面空了,只剩一点油渍,在阳光下泛着彩虹色的光斑。他用手指蘸了点水,在饭盒盖上画了个小小的,然后又画了个,最后画了个。
三个符号连起来,像一条小小的彩虹桥。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