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早发现,平均早47小时。”刘好仃指着图表,认真地说道,“这47小时,够我们换滤网、调参数、清通道。等系统报警,火都烧起来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仿佛在呼吁大家重视工人的力量。
小王盯着图看了会儿,忽然眼睛一亮,说:“那咱们的筛选标准,其实就一句话:谁先看见,谁先说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仿佛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刘好仃笑了,他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对。不是谁官大,谁说了算。”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会议快结束时,刘好仃将三张“一线预警反馈单”拍了照,上传到内部系统。他在文件名上打上:“改进措施筛选 - 初筛结果v1”,然后点击上传按钮,心中充满了期待。
小张起身时,顺手把“液温异常记录本”从镀膜机旁取下来,小心翼翼地塞进工具包。本子封面朝外,露出一行手写小字:“别沉了。”这几个字仿佛是小张心中的一份责任,提醒着他要关注这些问题。
老周临走前,在“熔炉能耗”那页背面写了行字:“传感器校准周期可否缩短?待查。”然后他把纸折好,仔细地夹进自己巡检本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小王走到公告栏前,看了看自己昨天贴的“配电房鼠迹”单子,又伸手摸了摸钉子,确认没松。他的动作轻柔而细心,仿佛在呵护一个重要的宝贝。
刘好仃最后关灯,走出培训室。走廊里安静极了,只有冷却塔的嗡鸣从远处传来,仿佛是工厂的心跳声。他路过公告栏,停下脚步。那张“高湿季巡检清单”还在,小磁铁依旧紧紧压着边角,底下复写纸的铅笔小船,船头微微翘起,像是被风推着,正要离岸。
他没动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心中思绪万千。转身时,他看见小李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新打印的“一线预警反馈单”,正往公告栏上钉。钉子敲进墙的第三下,清脆的声音在走廊里回荡。刘好仃的手机震了一下,是系统提示:“文件‘改进措施筛选 - 初筛结果v1’已归档,待审批流程启动。”
他没点开,只是将手机放进口袋,深吸一口气,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风从走廊尽头吹来,公告栏上的纸抖了抖,小船的影子在墙上晃了一下,像在划水,仿佛在诉说着这场会议带来的改变和希望。
从那以后,工厂里掀起了一场别样的变革风潮。
在冷却塔那边,工人师傅们按照计划开始定期清理滤网。他们有的拿着水管,冲洗着滤网上的污垢;有的拿着刷子,仔细地刷着每一个角落。水花四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工人们的脸上满是专注和认真,他们知道,每一次清理都是在为工厂的生产保驾护航。其中一位工人师傅,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口中还念叨着:“这滤网干净了,机器才能好好干活。”他的声音在冷却塔周围回荡,仿佛是一种使命的召唤。
镀膜机旁,技术人员们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正在建立液温波动预警机制,仔细地调试着各种传感器和设备。电脑屏幕上,各种数据不断跳动,他们的眼神紧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但手中的动作却十分稳健。他不断地调整着参数,嘴里还自言自语道:“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他的坚持和努力,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项目的前进道路。
配电房里,工人们也没有闲着。他们正在加装防鼠护网,将一块块护网小心翼翼地安装到合适的位置。有的工人负责测量尺寸,有的工人负责固定螺丝,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位老工人,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动作却依然敏捷。他一边安装护网,一边给旁边的年轻工人讲解着要点:“这护网一定要装结实,不能让老鼠有可乘之机。”年轻工人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刘好仃也没有闲着,他经常穿梭在各个工作区域,了解各项改进措施的进展情况。他时而和工人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而和技术人员一起探讨技术难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他的身影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大家不断前进。
然而,变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清理冷却塔滤网的过程中,工人师傅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滤网堵塞严重,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