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楚,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依然能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交班的人,必须把日志照片发到推进组群;接班的人,进岗第一件事,看群,回复‘收到’。谁漏了,下一班直接找人。”他的眼神坚定而严肃,扫视着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个新的规矩。他仿佛看到了因为新的规矩,信息传递更加顺畅,生产流程更加高效。
小张站在人群后头,默默掏出手机,把群置顶,又在备注里加了句:“每日8:00前,双人确认上传接班人”。他的脸涨得通红,为自己的失误感到羞愧,同时也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矩执行。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敲击着,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他的决心。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后不再犯错,成为工作中的优秀一员。
当天上午八点零三分,小张准时上传新记录。照片拍得端正,日志本摊开在操作台上,数字清晰。三秒后,系统推送弹出,群里老周回得最快:“收到。”他的回复简洁有力,透露出一种高效的工作态度,仿佛给整个工作节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小李紧随其后:“?”。小张盯着屏幕,嘴角动了动,没笑出来,但肩膀松了。他知道,自己这次算是勉强完成了任务,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他需要更加努力,才能不再犯错。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工作会因为这次的教训而变得更加严谨。
与此同时,老周正蹲在配电房外,卷尺拉出两米三七,比着墙上的穿线口。他的神情专注而认真,眼睛紧紧盯着卷尺的刻度,每一寸的测量都毫不马虎,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他身后,设备科转发的施工图摊在工具箱上,护网高度标着“22米”,可现场穿墙口最低处离地才两米一五,差了十五公分。这看似微小的差距,在老周看来却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地雷,随时可能爆炸。
他掏出手机,对着图纸和现场连拍三段视频,最后一段特意推近护网边缘,声音低但清楚:“标准图是死的,咱们这墙有洞,老鼠能钻,电就危险。按这图做,等于白做。”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担忧,他深知电力安全的重要性,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他的眼神紧紧盯着护网边缘,仿佛要把所有的问题都看穿,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点击着,记录下这重要的证据。
视频发进群,刘好仃正在给小李讲班表调整细节。他点开一看,立刻转给设备科,附了句话:“现场三处穿墙口,护网需加高并封边。请协调修改图纸,工期可顺延。”他的回复迅速而果断,因为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确保生产的安全。他仿佛看到了因为自己的及时处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电力安全事故。
中午前,回复来了:“已重新出图,预计顺延两天。”老周在群里回了个“好”,又补了句:“等新图到,我再复核一遍。”他的态度认真负责,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他知道,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安全和稳定。他仿佛看到了新护网安装完成后,配电房变得安全可靠,为整个车间的生产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
刘好仃看着消息,没多说,只把“配电房护网复核”写进今日待办事项,划了个星。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关注着进展情况。·艘¢嗖.暁!税_旺+ /嶵/鑫¨章`結\庚+辛\快,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仿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从容应对。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一步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带领车间走向更好的未来。
下午三点,小张又传了张液温日志。这次照片背景多了点东西——本子旁边贴了张便签,上面写着:“传感器±015c,报警延迟?”字迹工整,像是特意写的。刘好仃点开看了会儿,陷入了沉思。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仿佛在思考一个复杂的谜题。他在思考这个报警延迟的问题是否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没在群里回复,只在自己巡检本上记了句:“查校准周期,是否滞后。”他相信,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仿佛看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个潜在的问题,让生产更加稳定。
临近下班,滤网清理第二次执行。这次交班工人提前五分钟就站到了滤网前,他们的动作利索而熟练,看得出是经过了多次练习。有的工人拿着刷子,仔细地刷着滤网上的灰尘;有的工人拿着水枪,冲洗着滤网的缝隙。清理完还拿手机绕着拍了一圈,发到群里。老周回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