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的思考奠定基调,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观和对世界本源的思索。
18.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唯生与位,谓之大宝。生有修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 解析:这里进一步阐述三才为天、地、人之道,而在人生中,生命与地位被视为宝贵之物。生命有长短之分,地位有通达与困厄之别。此句将宏大的宇宙思考拉回到人生层面,指出生命和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的不确定性,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9. 鬼神莫能要,圣智弗能豫
- 解析:强调无论是鬼神还是圣智之人,都无法掌控或预先知晓生命的长短和地位的通塞。此句突出人生境遇的不可预测性,强化了命运无常的观点,让人们意识到在命运面前,人力的有限。
20. 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纳旌弓于铉台,赞庶绩于帝室
- 解析:潘岳说自己处于美好清明的盛世,托身于自己菲薄浅陋之身,得以在朝廷接受征聘,为帝室的众多功绩增添光彩。此句描述自己在盛世中的机遇,表达对能为朝廷效力的一种感慨,同时也暗示这种机遇的偶然性,与前文命运的不可预测相呼应。
21. 嗟鄙夫之常累,固既得而患失。无柳季之直道,佐士师而一黜
- 解析:潘岳感叹自己常有世俗之人的忧虑,患得患失。又自谦没有柳下惠那样的正直之道,辅佐掌管刑狱的官员却遭黜免。此句通过自我反思,展现出在仕途上的波折和内心的矛盾,表达出对自身行为和境遇的无奈。
22. 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天子寝于谅暗,百官听于冢宰
- 解析:“武皇”指晋武帝司马炎,“升遐”表示去世。晋武帝突然离世,天下停止了各种音乐娱乐活动。新天子居丧,百官听命于冢宰。此句描述晋武帝去世后的朝廷局势变化,暗示政治环境的改变,为后文个人命运受政治环境影响做铺垫。
23. 彼负荷之殊重,虽伊周其犹殆。窥七贵于汉庭,诮一姓之专朝
- 解析:潘岳感慨当时执政者肩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即使像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能之人也会感到危险。他以汉代七贵专权之事为鉴,讥讽一姓专权于朝廷的现象。此句借古喻今,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批判,揭示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24. 逼危疑之难居,迥高悬于阙廷。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
- 解析:潘岳觉得自己处于充满危险和猜疑的政治环境中,如同高悬于朝廷之上,处境艰难。那些所谓善于谋划的人也感到迷茫,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虚妄的。此句生动描绘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个人的迷茫与无奈,反映出政治局势对人的压迫。
25. 困颠沛以羁旅,畏谤讟于舆台。嗟东道之辽缅,溯江湘而不遑
- 解析:潘岳说自己陷入颠沛流离的羁旅生活,害怕被下层百姓诽谤。他感叹东边的道路遥远,想要溯江湘而上都没有闲暇。此句描述自己在政治困境下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恐惧,以及对前途的无奈。
26. 愿言唁卫,泛舟川。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以采薪
- 解析:潘岳希望能像古人一样,驾船在河上航行,路过漂泊的洲渚时寄食,在芦苇丛中靠打柴为生。此句通过想象一种远离政治纷争的生活,表达出对平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前文的政治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27. 或乃沂洄以通济,或乃沿流而遂迁。故夫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能通之,此乃士人所以贵也
- 解析:潘岳认为,有时逆流而上以求通达,有时顺流而下随遇而安。士、农、工、商四民各有自己的职业,都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乐。只有通达事理的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士人可贵之处。此句从个人境遇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出一种顺应命运、追求内心志向的人生态度,点明士人在复杂人生境遇中应有的智慧和价值。
……
句译:
序文
元康八年,机始以台郎出补着作,游乎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
元康八年,我(陆机)开始从尚书郎外调补任着作郎,在秘阁中浏览书籍,看到了魏武帝曹操的遗令,不禁感慨叹息,长时间沉浸在伤感情绪之中。
客曰:“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殡而后悲,睹陈根而绝哭。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有人问我说:“终结与开始,是万物最终的归宿;死亡与生存,是生命的范畴。所以人们在面对丧事殡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