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迈了一小步。
这一步,让她彻底暴露在所有人的视线中心。
她苍白的小脸依旧没什么血色,眼神却异常冷静。
“七爷爷,”林晚的声音不大,带着大病初愈后的轻软,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法子……是以前在一本很破很破的杂书上看到的。书页都发黄了,上面画着图,写着些……养地的土法子。”
她顿了顿,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写满急切的脸孔,继续用那种回忆的、带着点不确定的语气说道:“书里说,地和人一样,光吃干的(指首接撒干粪)不行,会……会烧心(烧苗)。得把那些烂菜叶、牲口粪、烧火剩下的灰,还有枯枝烂叶,混在一块儿,加点水,捂严实了,像……像捂酱曲(酒曲)那样,让它自己发热、发汗(发酵)。等那股子冲鼻的臭气散了,变成一种……一种暖烘烘的、像是老林子深处烂树叶堆的味道,就是‘熟’了。这熟透了的烂泥,劲儿大,性子却温和,下到地里,能让土变得……变得松软有筋骨,像和面掺了麸子,蒸出来的馍馍才瓷实(形容土壤结构改善)。”
她用最乡土的比喻,将堆肥的原理包裹在村民能理解的认知里。
“禾苗的根,就像……像小鸡的脚爪,扎进松软有筋骨的土里,就抓得牢,站得稳。风来了,苗子弯弯腰,根却牢牢抓着地,不容易被拔起来、吹断腰。”
她的话音落下,田埂上一片寂静。
只有风吹过湿漉漉禾叶的沙沙声。
村民们脸上的急切和茫然并未完全散去,但那份因林家田景象带来的巨大震撼,以及林晚这清晰有条理、又带着“古书”光环的解释,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暂时压住了他们心中的惊涛骇浪和无数疑问。
林七爷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林晚,像是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死而复生的林家小丫头。
那眼神里,惊疑未退,却己悄然混入了一丝前所未有的郑重。
“那……那本书呢?”刘老栓忍不住追问,声音干涩。
林晚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遮住眼底的情绪,声音里带上一丝恰到好处的惋惜和懊恼:“前些日子……灶膛火大,引火……不小心烧掉了。就剩下……记在心里的这点东西了。”
烧掉了?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巨大的失望和痛惜。
一本能救命的“神书”,就这么没了?!
“唉!可惜!太可惜了!”林七爷重重地跺了一下脚,拐杖深深陷入泥里,浑浊的老眼里满是痛心疾首,仿佛烧掉的是全村的命根子。
【积分:+1.0】
【目标对象(林七爷)确认知识来源(古书)并产生强烈信任与重视。领悟深度:初步信任权威来源。奖励积分1.0。】
林晚感受着视野里数字的跳动,抬起头,看向一脸痛惜的林七爷和周围失望的村民,声音依旧平静,却带上了一丝安抚的力量:“法子……我都还记得。七爷爷,各位叔伯,若是信得过,等天晴了,我……我把怎么堆、怎么捂、怎么看‘熟’没‘熟’,都细细说给大家听。照着做,不敢说苗子能像铁打的,但……总归比往年经得起些风雨。”
林七爷猛地抬起头,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希望之光!
他一把甩开搀扶的后生,上前一步,对着林晚,竟微微躬了躬身,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晚丫头!好孩子!七爷爷信你!全村老少……都指望着你了!等天晴,不!等这泥地能下脚了,你就教!七爷爷给你打下手!谁要是不信,不听,我拿拐杖敲他!”
“对!听晚丫头的!”
“信!我们信!”
“晚丫头,你可要好好教教大伙儿啊!”
“救命的法子啊!”
村民们像是被林七爷的话点燃了,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
此刻的林晚,在他们眼中,不再是那个病弱古怪、死而复生令人敬畏又疏离的小姑娘,而是带着“古书”传承、能指引他们抓住一线生机的……希望!
无数道目光再次聚焦在林晚身上。
这一次,目光中的惊疑和疏离淡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敬畏、依赖、感激和劫后余生的复杂情绪。
林晚迎着那些灼热的目光,轻轻点了点头。
“嗯。”她只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