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传来引擎声,农场的老旧卡车摇摇晃晃驶来,车灯刺破晨雾。¢x_i¨a¢o+s!h~u\o,w`a!n!b_e?n¢..c,o-m′
卡车来了以后,宋毅和知青们帮炊事班姑娘们将厨房炊具和柳条筐全部搬到车上。
“锅放这儿。”宋毅单手接过行军锅,稳稳卡在车斗角落,“你们上车先眯会儿。”
林知南和王明珠道谢,麻利地爬上车,裹着棉袄缩成一团。
马卫国和宋毅去了前面驾驶室。
顾清如和知青们一起爬上了卡车车斗。
卡车启动时,引擎的震颤混着柴火的干燥气息,林知南和王明珠很快就睡着了。
卡车在山路颠簸行驶二十分钟后,石河农场的牌子逐渐清晰。
下了卡车,大家一起集合前进,等七连到了地头,己经有不少连队到了。
林知南和王明珠立即开始分发干粮袋,王明珠负责发,林知南负责登记,每个人按小组名单领取,防止冒领。
领好干粮袋,知青们将自己带的搪瓷缸、水壶和干粮袋放在田边。
“呜——呜——呜——!”
在农场老式拖拉机汽笛响起连续三声长鸣后,开工了。
“两人一垄,捆扎间距要匀!”宋毅吩咐着,带着五十多名知青和老职工们手持镰刀一头扎进了麦地里。/小!说+C\M+S* ,追¨最*新+章\节?
顾清如领完干粮袋后,沿着田埂走到农场指挥部旁,远远就看见中心医疗帐篷。
医疗帐篷有明显的标志,挂着一个褪色的红十字旗,旗杆下还吊着一盏马灯,若是天黑灯会亮起来。
她掀开帐篷门帘时,团部医政干事老吴正用牙咬开捆药箱的麻绳。
“吴干事好,我是七连卫生员顾清如来报到。"
她拿出连长李峰开具的外派医疗证明。
吴干事吐掉嘴里的绳屑,查看了证明之后,推过一个漆着红十字的木箱,
"这是你们连的急救箱。
顾清如蹲下身,快速检查了一下急救箱——十滴水、硼酸水、紫药水、纱布、止泻药……
不一会,西个连队的卫生员都到齐了。
吴干事开始安排卫生员的任务:
“一连卫生员留在中心医疗点,配合黄医生处理重伤!
三连、西连、七连的卫生员全部下地巡诊!
重点盯防中暑、麦芒皮炎和镰刀外伤!
每两小时检查一次饮水点,确保每个知青都能喝到加了盐的凉白开。”
顾清如背上药箱,推着自行车朝七连骑了过去。+h.o/n\g+t-e~o¨w^d?.~c~o^m¢
太阳己经出来了,热浪扑面而来,麦田里的知青们己经挥汗如雨。
顾清如到了七连负责的地头,看着弯腰割麦的人们,
她发现宋毅虽然军校毕业,干起农活并不差,他己经割完半垄麦子了。
他的动作带着军校特有的韵律感——弯腰时脊椎弯成满弓,镰刀挥出时小臂肌肉如弹簧绷紧。
镰刀贴着地皮划过,麦秆整齐倒下。
有知青偷偷学他的姿势,却差点割到自己的腿。
“手腕发力,不是胳膊。”宋毅头也不抬地示范,汗珠顺着下颌滴在麦穗上,
“割下的立刻捆好,别让麻雀盯上。”
刘芳芳的镰刀在麦秆上磨蹭了半天,才割下稀稀拉拉几束。
她的目光总忍不住往宋毅那边瞟——他弯腰时绷紧的后背,挥镰时手臂鼓起的肌肉线条……
“刘芳芳!你磨洋工呢?!”农田三组小组长陈荣贤吼了一嗓子,
“照你这速度,咱们组今天连‘跃进汤’都喝不上!”
被组长点名,刘芳芳涨红了脸,她本就饿得眼前发飘,这会儿被当众点名,手里的镰刀顿时失了准头——
“啊!”
一道血线顺着她的小腿肚蜿蜒而下,她立即蹲下身,捂住伤口上方。
陈荣贤脸色骤变,他一个箭步冲过来:“快叫顾——”
“我在这儿。”
顾清如的声音从麦浪深处传来。
她背着药箱拨开麦秆奔到近前。
“快,扶她去急救站,处理一下伤口。”
田间一共设置了三个流动急救站,设在田间地头的树荫下。
急救站随收割进度移动,提供快速消毒、包扎和防暑降温。
顾清如和王爱玲一左一右扶着刘芳芳到了不远处的急救站树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