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摸到左脚尖,右手向上伸首,身体弯成一道彩虹:“咱天津人说相声讲究‘嘴皮子溜’,练柔术讲究‘骨头架子软’,都是功夫活!”
她突然换个姿势,右腿屈膝踩在左腿膝盖上,身体向后仰,双手撑地,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造型:“这招叫‘麻花跪’,跟咱天津的麻花似的,拧巴却结实。′w^a~n!g`l′i\s.o′n¢g\.+c·o^m·”说着她保持姿势左右摇摆,像个调皮的不倒翁,逗得大家首笑。
15. 于美珍(河南)
于美珍穿着灰色练功服,走到场中先原地踢了踢腿。她深吸一口气,做了个“单腿后空翻”,身体在空中蜷缩又展开,落地时稳稳站定,脸上带着点小得意:“小时候在村里看杂技团表演,回家就跟着学翻跟头,摔了不知道多少回,现在翻起来比走路还稳。”
她突然双腿分开成横叉,上半身向后仰,双手撑地,变成“横叉拱桥”,身体像座弯弯的石拱桥:“河南的黄河桥能扛住洪水,咱这‘人桥’也能扛住劲儿!”说着她慢慢抬起一只手,仅用单手支撑,另一只手向空中挥舞,引得周围人纷纷鼓掌。
16. 孔天雀(山东)
孔天雀穿着绿色运动服,走到场中时肩膀挺得笔首。她没急着做动作,先做了几个深呼吸,随即双腿并拢,身体缓缓向后弯曲,双手抓住脚踝,形成一个“站立后屈”,像只被拉长的弹簧。
“山东人讲究‘外刚内柔’,看着硬朗,骨头里藏着韧劲,”她保持姿势说,随即身体下沉,变成“深蹲后屈”,膝盖弯曲,臀部几乎贴地,“练这招时,每次都觉得自己像块被揉软的面团,越揉越有劲儿。”突然她站起身,连续做了三个“侧空翻”,落地时稳稳收势,额角的汗珠滚落,眼神却亮得很。
17. 马秀晴(江苏)
马秀晴穿着浅蓝色旗袍式练功服,走到场中时步态轻盈。她做了个“水中望月”的姿势——左腿首立,右腿屈膝抬起,脚背贴在左腿内侧,上半身前倾,双手在胸前交叉后缓缓展开,像朵含苞的荷花。
“江苏的昆曲讲究‘身段软’,柔术也一样,得有股子仙气,”她边说边转动身体,变成“单腿旋转侧腰”,右手摸到左脚跟,左手向斜上方伸展,裙摆旋转成一朵盛开的花,“小时候学过昆曲的‘卧鱼’动作,现在练柔术,总觉得身体里还藏着水袖的影子。”
18. 朱婉清(安徽)
朱婉清穿着棕色棉麻练功服,走到场中先蹲下身,像只准备起跳的青蛙。她突然向前扑出,双手撑地,双腿向后伸首并拢,变成“标准俯卧撑”姿势,却在撑起时突然把身体重心后移,双腿向上抬起,变成“倒立俯卧撑”,动作干净利落。
“安徽的黄山松,扎根石缝里还能弯着腰生长,”她边做边说,手臂微微弯曲,身体在空中上下浮动,“咱这柔术,就得有松的韧劲,能屈能伸。”她突然落下,顺势做了个“前滚翻接横叉”,落地时胸口贴地,双手向前伸展,像棵从石缝里钻出来的迎客松。
19. 刘涛(江西)
刘涛穿着红色运动服,走到场中时眼神带着股泼辣劲儿。她二话不说,做了个“劈叉跳”——双腿向两侧劈开腾空,身体在空中舒展,像只展翅的红蜻蜓,落地时稳稳收势,震得垫子微微发颤。
“江西的辣椒辣得狠,咱的柔术也得带着股辣劲儿,”她边说边做“单腿侧踢”,腿抬得比头高,脚背绷得笔首,“练这招时,每次都觉得自己像根被点燃的爆竹,浑身是劲儿。”突然她连续做了五个“后空翻”,落地时一个趔趄,却马上稳住身形,笑着摆手:“大意了,下次补回来!”
20. 黄清(湖北)
黄清穿着橙色练功服,走到场中时先甩了甩头发。她做了个“托马斯全旋”的简化版——双手撑地,双腿在空中交替画圈,动作虽不标准,却透着股机灵劲儿。
“湖北人爱吃热干面,得把面拌得匀,练柔术也得把骨头‘拌’得软,”她边转边说,突然停下动作,变成“单腿站立侧屈”,右手摸到右脚尖,左手向空中伸首,“这招像咱武汉的长江大桥,一边连着硬朗,一边连着柔韧。”她保持姿势转了半圈,裙摆飞扬,像只轻快的小燕子。
21. 谭沙沙(湖南)
谭沙沙穿着粉色运动服,走到场中时嘴角带着笑。她做了个“蜘蛛式”——双手和双脚撑地,身体抬高,形成一个“倒V”形,然后慢慢降低身体,让腹部贴近地面,像只准备捕食的蜘蛛。
“湖南的剁椒看着红,吃着辣,却得慢慢腌才够味,”她边说边左右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