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271章 凤翔于天(16)

第2271章 凤翔于天(16)

里藏着辆马帮的马车,车辕的木头上刻着与银茶模相同的“茶”字,字的笔画里嵌着极细的银丝,丝的末端缠着块被茶汁浸透的布条,布条上的“行”字已经模糊,但仍能看出与三月街牌坊那片的渊源。沈砚秋突然注意到马车的轮轴上刻着行小字,是用汉文写的“茶路不止于商,在于通心”,字迹的墨痕里藏着极细的茶梗,梗的末端缠着片金箔,箔上的“金”字缺了最后一点,缺口的形状正好能接住从甬道顶端滴落的水珠。

水珠在金箔上晕开的瞬间,石室的地面突然震动,震落的石屑在空中组成条往西南的路线,线的末端指向幅挂在墙上的地图,图上的“孟连”被人用红笔圈了起来,圈的形状与马锅头手中的完整青花瓷完全相同。此时甬道外传来脚步声,沈砚秋拉着阿蛮躲进马车底下,透过车轴的缝隙,看见那群马帮正举着火把走进石室,领头的马锅头将完整的青花瓷按在地图中央,瓷下的石面突然凹陷,露出个更深的暗格。

“宝藏不在金银,在这些茶路图里。”领头的马锅头沙哑的声音里带着兴奋,“有了这些图,就能垄断滇西到缅甸的茶贸。”他的手刚触到暗格,石室的墙壁突然开始合拢,合拢的缝隙里透出绿光,光里飞出的无数光点在空中组成条往西南的路,路的两侧,滇西的普洱茶与缅甸的宝石正在同一个货舱里并置,汉人的茶经与傣文的贝叶在同一个行囊里相邻。

沈砚秋握紧腰间的茶刀,看着青花瓷在暗格里泛出蓝光,阿蛮正将那些散落的茶末收集到竹筒里,每个末里都藏着半个字,在颠簸的石缝里寻找着另一半。他们不知道的是,暗格的深处藏着更多青花瓷残片,片上的字已经等了三百年,只待一场足够大的雨水,就能顺着澜沧江飘向该去的地方。而此刻领头的马锅头正举着完整的青花瓷,看着瓷上的云纹与从蒲甘飘来的丝绸纹路慢慢重合,朱砂写的字在雨雾里忽明忽暗,像颗跳动的心脏。

石室的合拢越来越快,沈砚秋拉着阿蛮往暗门退去,退到门口时,他突然瞥见马车的坐垫下露出半张地图,图上的“孟连”被人用红笔圈了起来,圈的形状与手中青花瓷的缺口完全吻合。阿蛮突然指着暗门后的水道:“这水道的礁石上有光,定是通向外面的。”两人钻进水道时,指尖触到道极细的藤绳,绳的另一端连着个铜铃,铃舌的形状竟是极小的“南”字,字的笔画里藏着极细的丝线,线的末端缠着颗珍珠,珠面的晕彩与马锅头手中的青花瓷完全相同。

水道的尽头传来涛声,沈砚秋知道他们离孟连不远了。但他也清楚,马帮绝不会善罢甘休,那些散落的茶末正在江水里连成新的符号,号的末端指向更遥远的南方,像在指引一场永无止境的追寻。*0~d^i*a′n′k-a?n¨s¢h_u′.?c\o!m·

孟连的雨季总在辰时带着野姜花香。沈砚秋蹲在娜允古镇的宣抚司署前,看手中那半块青花瓷的云纹里凝着层水汽——瓷的冰裂纹顺着云纹的弧度蔓延,在缺口处凝成个细小的傣文“水”字,这形状竟与昨夜从澜沧江捞出的铜制水瓢纹路完全相同。刀美兰正用竹筒里的井水擦拭那把傣家银刀,刀鞘的刻痕里突然渗出点靛蓝,色的浓淡与司署廊柱的漆痕如出一辙。

“傣族的独木舟往东南去了。”刀美兰侧耳听着远处的动静,指尖划过银刀背面新显的刻痕,“这痕里的佤文是‘盐井’,指的该是普洱府的磨黑井。”她展开的《滇南边贸图》上,孟连的位置被人用藤黄画成只孔雀,孔雀尾的眼状斑里藏着个极小的“换”字,笔画被雨水洇得发褐,像“字在图里结了层铜绿”。镇口的缅甸商人正用缅语讨价,他们铺开的漆器上,蒲甘王朝的莲纹与青花瓷的云纹隐隐相和,只是最边缘的花瓣处,被人用针刺了个小孔,孔的形状与银茶模的缺角完全吻合。

沈砚秋将青花瓷凑近司署的铜鼓,瓷上的冰裂纹突然与鼓面的蛙纹缠成细网,网眼的形状恰好能嵌进刀美兰从漆器上拾来的半块琥珀。珀里裹着的盐晶突然在日光里融化,凝成个残缺的山形——缺的那角,正与孟连城外的南垒山轮廓相合。山脚下的竹篱笆缠着极细的藤线,线端粘着片景颇族织锦,锦上的“山”字缺口,与腾冲和顺古镇那片完全相同,只是这缺口处用红绒补了道短撇,撇的末端往东南的车里方向拐。

“是滇越铁路工人的标记。”他想起昨夜在司署见到的账册,其中一页的批注里,汉文的“盐”与傣文的“布”被人用墨线连成长弧,弧在思茅的位置突然折向东北,折角处的墨点里沉着半颗红玛瑙,瑙面的光纹与银刀的格纹完全吻合。刀美兰突然指着城外的橡胶林:“拉祜族的猎人们在林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