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汾河冰面刚裂开第一道缝,岚县山坳里的120师指挥部窑洞还裹在冻硬的黄土里。·w*o*d*e_s,h!u-c/h?e+n?g,.!n*e^t\
宋之仁揣着搪瓷缸子推门进去时,炕洞里的柴火正噼啪爆着火星,副总指挥戴着老花镜,手指在军用地图上划过晋绥交界的褶皱处。
这几个月的光景,从山东根据地到晋西北山地,宋之仁怀里那本磨破边的《资本论》夹着由副总指挥颁发的中央党校的毕业证书,纸页间还留着煤油灯烤糊的边角——那是他熬夜啃理论时不小心烫的。
“三三制战术得往细里抠。”副总指挥头也没抬,指尖点在兴县方向,“上次你带三营搞的攻防演练,突破口选得巧,但火力掩护组跟突击组的衔接慢了半拍。”
炕桌上摊着油印的战术图解,宋之仁凑过去时,看见图上用红铅笔圈着几个德式钢盔的简笔画——那是缴获的日军装备。
自打宋之仁提供了德械步枪,战士们稀罕得跟护崽似的,但真打起来才知道,7.92毫米的子弹比汉阳造金贵,枪管保养也得用细麻绳蘸煤油一点点擦。
“我让老兵带新兵,拿木棍当枪练走位。”宋之仁把缸子搁在炕沿,水汽混着土炕的烟火气往上冒,“三排那个山东小子,起初嫌德枪沉,昨儿打靶愣是用中正式换了他的‘老套筒’。”
这话让副总指挥抬了眼,皱纹里漏出点笑:“战士们认可就好。总部刚回电,你这副旅级的任命批下来了,兼着咱师里的战术教官。”
任命状是油印在毛边纸上的,宋之仁接过来时,指腹蹭到“三三制战术推广”的字样。
这2个月他带着战士们在山沟里钻,把战术拆成“三角队形”“梯次掩护”一个个小课目练,雪地里趴久了裤裆结冰,就用刺刀在地上画进攻路线。
有次演习遇着真鬼子巡逻队,他按三三制把一个连拆成九个战斗小组,愣是用德械打出交叉火力,把敌人压在山梁下半个钟头——打那以后,战士们见着他就喊“宋教官”,连炊事班老王头都问能不能学两招防偷袭。*齐,盛^晓?说′王* -首?发-
可这升任的喜劲儿还没捂热,交通站的“货”就到了。那是个冻得嘴唇发紫的年轻通信员,怀里揣着油纸包着的情报,在雪地里跋涉了三天。
宋之仁躲进柴房点灯看时,牛皮纸上的铅笔字歪歪扭扭,却像重锤敲在心上:日军第一军、第二军合计十八万兵力,正往山西地界压。
“日本第一军从河北增兵,将下辖第20、第36、第37、第108等西个师团,以及独立第3、第4混成旅团?,总计8万多头鬼子……”宋之仁对着油灯念出声,手指在地图上从太原划到晋东,他们的主要作战意图是分割战场,从而让山西各军各自为战,“日本第二军则由其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亲王率领,下辖第3师团、第10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总计超过10万头鬼子,从华中经河南插进来,他们的目标是逐个击破我军。”
更让他心头发紧的是情报最后那句:“日军宣称攻西安,实则肃清山西,打通豫西支援武汉。”
这情报来得太险。他知道地下组织的人为了核实,扮成货郎在阳泉火车站蹲了半个月,听伪军连长酒后吹牛,又买通了维持会的账房先生,才从日军运输清单里拼凑出兵力部署。
最要命的是那十八万日军加十万伪军,比历史上武汉会战中的规模还大,而八路军在山西的主力加起来才10万人,还得分散在各根据地。
“副总指挥,这情报得赶紧报。”宋之仁冲进指挥窑洞时,副总指挥正对着地图抽烟,烟锅里的火星在黑暗中明灭。
听完汇报,老人把烟袋往炕沿一磕,窑洞里静得能听见外面风雪呼啸。“东久迩宫这老狐狸,玩的是声东击西。”他手指重重按在黄河渡口,“若他们打穿河南,咱八路军的退路和补给线就危险了。”
连夜召开的作战会议在油灯下开了三个钟头。窑洞墙上挂满了地图,参谋们用红蓝铅笔不断标注日军可能的进攻路线。?看,书.屋·晓·税′王¢ ,毋`错¨内!容*
宋之仁站在一旁,看着副总指挥用教鞭点着吕梁山脉:“通知各旅,主力向晋西转移,重点扼守黄河渡口。独立团去正太路破袭,迟滞第一军南下。”老人顿了顿,转头看向宋之仁,“你这战术教官,得赶紧把三三制教给更多部队,尤其是山地防御,得让战士们知道怎么用小股兵力拖垮敌人。”
散会后己是后半夜,宋之仁走出窑洞时,见雪地上有串脚印通向机要室。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