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文件袋往桌上一放,三样东西并排摊开:一张边缘卷起的排班表,一个磨毛了边角的蓝皮本子,还有一张从打印机刚取下来的a4纸,上面是圣保罗厂区技工的邮件内容。~比?奇,中\雯?王. ′首?发.小周进来时正看见他用尺子把三样东西对齐,像是在拼一幅看不见的地图。
“开始了?”小周把平板放在桌角,顺手拉开椅子。
“刚要开始。”刘好仃没抬头,手指点了点排班表,“这是经验,这是情感,这是愿望。现在咱们得搞清楚,哪一种能变成方法。”
老张抱着一叠打印好的问卷复印件进来,往桌上一撂:“两百三十七份,格式五花八门。有人写‘就想听领导说声辛苦了’,有人写‘希望名字出现在厂报第三版’——这也能当数据?”
“能。”王姐坐下,翻开蓝皮本,“人说话从来不是标准答案,可话里的意思,八九不离十。”
刘好仃抽出一支红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方格。横着写四栏:物质、荣誉、发展、情感;竖着标三行:工龄、岗位、地区。“咱们不比谁说得动听,就比谁说得准。每条反馈,往格子里塞。”
小周眨眨眼:“这叫……激励地图?”
“叫适配矩阵。”刘好仃把陈师傅的排班表贴在“发展”和“老员工”交叉的那一格,“他写口诀,不是为了钱,是想让后来人少走弯路。这属于‘知识传承’,归发展类。”
王姐翻着蓝皮本,指着一条记录:“我这儿有个质检员,连续三年主动替同事顶班,从没提过补偿。问他为啥,说‘人家孩子小,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老张翻问卷:“他在‘希望被记住’那栏写的是——‘组长在班前会提一句就行’。”
“那就归‘荣誉’。”刘好仃在对应格子里打了个勾,“成本低,影响小,但对他很重要。”
王姐忽然停住笔,在“情感”那一栏写下“生日卡”,又在旁边补了一行小字:“可复制性高,成本低,文化穿透力?”
她抬头:“咱们厂两百多人,年年手写,其实花不了几个钱。?x·g+g¢d+x~s\.?c~o,m′可要是别的厂区也这么干,语言不同,习俗不同,还管用吗?”
没人说话。窗外阳光斜照进来,把白板上的格子照得发亮。
小周调出平板里的统计图:“我刚汇总完。三十五岁以下的,八成以上把‘技能认证’排在前三。还有人写‘项目结项时能不能挂我的名字’。”
刘好仃点头:“年轻人不光想干活,还想留下点什么。”
老张翻着问卷,忽然念出一句:“‘不想干一辈子操作工,但也不知道往哪儿走。’”他抬头,“这算发展需求?”
“算。”刘好仃在“发展”那一栏画了条长线,“可咱们现在的问题是,桥搭了一半。有想法的人,不知道往哪走;有经验的人,又没人来接。”
小周突然说:“所以咱们不是发奖,是搭桥?”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两条线。一条从“表扬”连到“闪光墙”,标着“即时反馈”;另一条从“带徒”连到“署名权”,标着“长期价值”。“有人需要马上被看见,有人想十年后还有回响。咱们得两条腿走。”
老张盯着表格,忽然在青岛组的数据旁画了个圈:“这儿有两个工人提‘能不能用加班换调休积分’?”
“什么意思?”王姐问。
“不想要钱,想要时间。”老张解释,“一个说孩子上学接送难,一个说老家母亲看病要陪护。”
刘好仃把这条记进“情感”和“地区”交叉的格子里。“同样的工种,同样的岗位,可需求不一样。咱们不能拿深圳的标准,去量圣保罗的温度。”
小周笑了:“那是不是还得考虑南半球冬天在七月?”
“不用那么复杂。`优?品,暁.说*罔! !追\罪\歆_章+洁\”刘好仃说,“只要记住一点——人不是机器,不会按同一个程序运行。”
王姐合上蓝皮本,忽然说:“其实最怕的不是没激励,是干了也没人知道。老赵掏排水沟那事,要是当时有人看见,顺口说句‘辛苦了’,他心里也暖。”
“可没人看见。”老张说,“所以咱们才要建‘闪光墙’,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
刘好仃看着白板,沉默了几秒,然后拿起红笔,在“情感”那一栏重重画了个星号。“咱们先筛出那些‘做了就有光’的事。成本低,见效快,还能让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