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举手:“那圣保罗那位技工呢?他就想要一张照片登厂报。”
“地板和屋顶。”刘好仃说,“物质是地板,精神是屋顶。地板不稳,人站不住;屋顶不高,人不想往上爬。”
老张皱眉:“可你说的这些,荣誉、情感、发展,哪一样最后不落到钱上?”
“落到钱上,不代表起于钱。”刘好仃从文件袋里抽出那张圣保罗的邮件复印件,轻轻放在桌上,“他干了二十年,没提加薪,没要奖金,就说‘退休前能在厂报上登张照片’。你觉得他图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会议室安静下来。
王姐低声说:“图被记住。”
“对。”刘好仃点头,“人一辈子干的活,大多会被时间盖住。可如果有人记得,哪怕只是一句话、一张照片,那点光,就能照很久。”
小周翻着平板:“那咱们是不是该分个优先级?哪些先推,哪些后推?”
“先筛。”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三类必做:一是底线类,比如健康保障、基本尊重,这是地板,不能缺;二是高频类,像生日卡、闪光墙,成本低,覆盖面大;三是种子类,像技能认证、带徒资格,现在小,以后能长成树。”
老张翻着财务数据:“我算过,如果只推前两类,年度预算增加不到百分之一点五。可要是全铺开,尤其是发展类,就得动绩效体系。”
“不动体系,也能做事。”刘好仃说,“咱们不急着改制度,先改看法。让大伙儿知道,除了打卡和工资条,还有别的东西在被记录。”
王姐忽然说:“其实我觉得,最该先动的,是‘看见’这件事本身。”
“怎么说?”
“现在闪光墙还在提议阶段,可那些事已经发生了。”她翻开蓝皮本,“老赵掏沟,陈师傅画流程图,我写生日卡——这些都不是为了被奖励才做的。可如果我们现在才开始记录,是不是有点晚?”
刘好仃没说话,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手机,对着“激励适配矩阵”拍了张照。屏幕亮起的瞬间,反光映在他眼镜上,像一道划过的光。
他新建文件夹,输入名字:“907-激励方式筛选结论(初)”。在备注栏里,他打下一行字:“闪光墙可先行试点。”
小周看着他操作,忽然问:“那咱们下一步,是不是该把‘被忽视的贡献’列个清单,按优先级排个序?”
“不急。”刘好仃把手机放回口袋,“先让人相信,这些事真的会被看见。不然,再好的方案,也只是纸上画饭。”
老张合上笔记本,嘀咕:“可总得有个开头。”
“已经有了。”刘好仃从文件袋里抽出一张照片——是陈师傅蹲在炉前,用粉笔在地上画温控节点的样子。他把照片贴在白板最上方,正对着“长期价值”那条线。
“就从这儿开始。”他说。
王姐看着照片,忽然想起什么,翻开蓝皮本,在一页空白处写下:“建议设立‘月度闪光人物’,由员工互荐,不限岗位。”
小周凑过去看:“要不要加个投票环节?”
“不用。”王姐摇头,“投票容易变成拉票。不如让推荐人写一段话,说说为什么这个人该被看见。”
老张哼了一声:“又要写又要贴,麻烦。”
“可真心话,从来都不嫌麻烦。”王姐合上本子,轻轻拍了拍封面。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那一格一格填满的矩阵,忽然说:“咱们厂造玻璃,透明的。可人心有时候不透明,是因为没光照进去。”
小周笑了:“那咱们现在,就是给人心装灯泡?”
“差不多。”刘好仃也笑了,“不求多亮,至少让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老张翻着问卷,忽然停住:“等等,这儿有个备注——‘如果能让我女儿参加厂里组织的暑期兴趣班,比发奖金还强’。”
刘好仃立刻在“情感”和“家庭关联”交叉处打了个星。
王姐点头:“这其实是个信号。员工要的不是钱,是生活能松一口气。”
小周调出地图界面:“那咱们是不是该按厂区特点,搞点本地化设计?比如青岛重家庭,圣保罗重荣誉,深圳重成长?”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三个圈,“激励不是统一模板,是定制衬衫。合身,才穿得久。”
老张盯着表格,忽然在“物质”那